“秋來了,希望農民豐收,提醒干部‘不收’”、“兩袖清風賞明月,全家團圓共嬋娟”……中秋前夕,四川省紀委監察廳官方網站“廉潔四川”推出“年畫上的中秋”專題,精選綿竹年畫元素制作中秋廉政賀卡,督促廣大黨員干部自覺抵制公款購買贈送月餅等不正之風,在川80余萬黨員干部還同步收到廉政提醒短信。(8月29日《四川日報》)
用發送短信的方式來提醒廣大領導干部在節前要特別警惕,自覺抵制收送錢物的歪風,不僅提得及時,而且覆蓋面廣,容易產生較好的警示作用,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這種被領導干部稱為“廉政短信”的短消息,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記者從省紀委監察廳了解到,今年以來,四川強化執紀監督,抓住“端午”、“中秋”等重要節點,持之以恒剎“四風”,防止節日期間出現各種違反作風紀律規定的問題,確保廉潔過節。
眾所周知,腐敗的產生和發展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根源,治理腐敗現象是一個復雜而又長期的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綜合治理。雖然給廣大黨員干部編寫一條或幾條廉政短信的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這一做法并非畫蛇添足,而是對領導干部加強教育的一種手段,是一種正面的教育和引導。
筆者以為,作為廉政教育的有益形式,這一活動確實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從形式上來說,這就如同開展警示教育、集中培訓一樣,不同的是這種形式引入了現代元素,進入了公眾視野,應該說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當為之叫好。試想,如果有關部門每逢重要節日就給干部們發一條廉政短信,何嘗不是提個醒、敲下鐘,對干部們來說法何嘗又不是一種教育、一種警示。
當然,教育并不是萬能的,教育要取得經常性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還要制度、監督作保障。教育、制度、監督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只有將三者統一于反腐倡廉全過程,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才能形成,反腐倡廉法制化水平才能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