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培訓、考試,交上幾百塊錢,就能“買到”特種設備操作證,開吊車、開叉車、操作鍋爐“一路綠燈”;不需要生產設備達標、衛生合格,只要花上幾萬元、十幾萬元,就能“買到”白酒生產許可證,開工賣酒……這些并非街頭“辦證”小廣告,而是近期安徽質監系統系列腐敗案爆出的真實案例。
權力是一種能力,一種資格,表現為影響力和支配力;制度是一種準則,一種規程,表現為指導性和制約性。“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權力不受約束必然產生腐敗”,唯有用制度監督、規范、約束、制衡權力,才能保證權力不被濫用,保障權力發揮其應有的力量,保護權力的公平正義。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是對權力與制度關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歸權力本質的必然要求。對共產黨的領導干部而言,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行使權力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
如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要有“制度籠子”;其次要把權力“關住”。
事實上,用來關權力的籠子一直都有,但或許是籠子本身不夠完善,或許是看管籠子之人不夠盡職,致使權力從籠內輕易竄出,為所欲為。當務之急是要編織更為堅實、致密、合體的“制度籠子”。一方面要盡快對現有的籠子查漏補缺、修繕鞏固,確保已經暴露出來的漏洞被徹底封死,斷了某些掌權者繼續鉆空子的企圖。另一方面,要根據世情、國情、社情、民情的變化,廣泛聽取各方聲音,吸納各種力量,集合各方才智,共同打造腐敗的“終結籠”——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是束縛,也是保護。“關”不是要讓權力在籠子里僵死或“睡大覺”,而是要讓權力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實現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價值;是要讓掌權之人不專權、不越權、不謀私,不淪為“蒼蠅”“老虎”。這是實現廉潔政治的根本,也是取信于民的關鍵。
作者:無盡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