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行動成為降煤關鍵
“能源結構的優化得益于近兩年國家提出的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舉措,同時也是大氣霧霾治理加碼的一個結果。”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說。
從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以來,我國能源消費形成了“倒逼”機制,有效約束了盲目追求過高經濟增長速度的沖動,控制了煤炭消費的增速。
“但煤炭消費占比下降的一個轉折點,還是我國開始大氣霧霾治理。”白建華說。
2013年,霧霾天氣越來越多,尤其是冬季供暖季,環境污染愈加嚴重。政府意識到降低煤炭消費,調整能源結構刻不容緩。2013年9月,政府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大幅削減燃煤,增加新能源的供應和煤改氣的比重。
其中,在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方面,《計劃》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并且強調,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通過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增加天然氣供應、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強度等措施替代燃煤。同時,上述三大區域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要實行煤炭減量替代。
“雖然《計劃》是去年下半年才出臺,但措施多力度大,對于全年煤炭占比下降具有一定作用,也為2014年能源結構的調整打下了良好基礎。”劉毅軍表示。
專家表示,希望通過“大氣行動”這一契機,201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將進一步優化至10.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32.7%,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1%,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