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陽朔縣經常可以看到縣、鎮、村三級干部,深入鄉村與群眾一條板凳拉家常。他們大多三五人一組,到群眾中間家訪、問計,決策,只要是與群眾生產生活相關的,他們都喜歡聽、喜歡問,遵循民意做的每一件實事,都辦到了群眾心坎上。當地群眾俗稱他們是“小板凳”工作隊。(據新華網)
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湖北省領導干部座談會時強調,轉變作風就是要打破“圍城”、“玻璃門”和無形的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接接地氣很好。一枝一葉總關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聯系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
可見,各級領導干部要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從各種繁雜的應酬中解脫出來,邁開雙腳,到群眾中去,到實際中去,深入調查研究;伸出雙手,牢牢抓住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中的困難。在與群眾同舟共濟,萬眾一心,推進我們事業的實踐中,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
領導干部只有真正放下身段、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帶著真情實感去融入群眾中,做到“望聞問切”,多看看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多問問柴米油鹽,多了解廠礦企業的生產狀況,才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才會受群眾歡迎,被基層接受,才能錘煉出“好作風”。同時,在基層能夠當場解決問題的,就要現場“拍板”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也要給群眾一個明確的解釋和答復,并回去認真進行分析研究,力爭早日解決。如此下基層調研,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效。
黨員干部“走基層”不是“時裝秀”,而是要真正通過“走”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沉下身子,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后院”和“角落”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傾聽群眾的真實聲音、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真實情況,從而為解決好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