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網友表示自己“三陽”了,相關話題還一度上了微博熱搜。國家疾控局發布最新消息顯示,我國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變異株占比呈上升趨勢,已在我國絕大多數省份形成優勢流行,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可能繼續保持此趨勢。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新冠病毒并沒有完全消失。
面對新變異株的流行,除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必要的防護之外,如果感染新冠病毒,還是要及時治療。
新毒株已形成優勢流行,“三陽”仍以輕癥為主
(相關資料圖)
EG.5變異株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XBB.1.9.2的一個亞分支,已于今年8月被世衛組織調整為“關注變異株”。據國家疾控局最新研判,我國今年4至6月份經歷了奧密克戎XBB系列變異株的流行,已建立的人群免疫力對同屬于奧密克戎XBB亞分支的EG.5變異株仍具有免疫保護作用。監測數據也顯示,EG.5變異株感染者與其他XBB亞分支感染者的臨床分型無明顯差異。
國家疾控局提示,與預防其他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一樣,公眾應繼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堅持規律作息,保持居室整潔,經常開窗通風,科學鍛煉身體,保證健康飲食,提高機體免疫力。建議公眾,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和嚴重基礎疾病患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做好個人防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內公共場所時科學佩戴口罩。
近日,有一些網友發帖稱自己“三陽”了,出現了發燒咳嗽、全身無力等癥狀,感覺比“二陽”時嚴重,那么“三陽”的癥狀表現是否真的會比“二陽”明顯呢?
對此有疾控專家表示,綜合監測數據和近期相關研究顯示,近期一些醫院門診就診的發熱患者中,既有“首陽”,也有“二陽”和“三陽”的病例,但總體上“三陽”患者數量相對比較少。目前來看,“三陽”患者的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頭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發熱癥狀多數不明顯,較少出現比“首陽”或“二陽”癥狀更重的情況。專家表示,秋季歷來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除了病毒本身的特點外,呼吸道癥狀表現也和秋季的生活環境或者氣候有關系,出現比較明顯的發熱等癥狀,也可能是感冒流感等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所導致。
新冠長期存在,連花清瘟適合家庭常備
自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后,新冠病毒感染對我們日常生活、正常工作的影響已經十分微弱,但近期由于“三陽”情況的出現,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新冠并未走遠,仍需要做好個人防護,連花清瘟等對癥藥物還需適當備點。
面對新冠病毒感染、“二陽”“三陽”,為什么建議居家常備藥物選用連花清瘟呢?
新冠病毒感染屬于中醫“疫”病范疇,該藥處方吸取了中醫藥兩千年抗擊疫病的用藥經驗,以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麻杏石甘湯與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銀翹散為基礎方,汲取明代吳又可《溫疫論》治疫病用大黃的用藥經驗。全方融匯三朝古方,祛邪與扶正兼顧,體現了積極干預組方特色。
同時,因為連花清瘟針對的是發熱、咳嗽、鼻塞流涕、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這樣一個外感熱病的癥候群,所以無論是普通感冒、流感,還是新冠,只要表現出這樣一個癥候群,均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及早服用。目前,新冠低流行時期,“三陽”狀況出現,又有感冒流感季節性散發,不妨在家中適當備點,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