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杜波鴻來說,“就業季”來得要更早些。今年3月,才上大二的他,早早地就收到了中鐵七局的實習通知,提前拿到了求職“入場券”。
“再過3個月,我就要去這家企業正式實習。實習期間,每個月最多能拿到6000元工資。人力主管還告訴我,實習結束后,表現不錯的話可以直接轉正。”提前一年就被心儀的央企“相中”,這讓杜波鴻吃下一顆“定心丸”。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158萬人。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和往年相比,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企業“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資料圖】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是選擇就業還是升學,杜波鴻也曾拿不定主意。如今被企業提前“預訂”,從惴惴不安到滿心憧憬,他將心態轉變歸功于學校就業“畫像師”的精準指導和幫扶。
“所謂就業‘畫像師’,其實是學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導師助理。”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桂貞介紹,學校依托“人職匹配大數據分析平臺”,從2021年起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導師助理團,成員目前由312名學生組成,覆蓋全校所有年級和班級。在就業導師的指導下,“畫像師”們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專業等情況,為其繪制“職業畫像”,進而提供精準的就業服務。
為何要成立這樣一個團隊?李桂貞解釋,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單靠老師的力量還不夠,而學生人多力量大,成立導師助理團,可以讓更多學生得到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她打了個形象比喻,過去不管“大病小病”,都有“主治醫生”看,如今有了“分診醫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把脈診斷。
牛亞東是導師助理團的一員,也是杜波鴻的同學。得知杜波鴻有意找工作后,他幫著搜集企業信息、修改完善簡歷。
“波鴻,你不是擅長剪輯視頻嗎?除了投簡歷外,可以給自己錄制一段5分鐘的求職視頻。”杜波鴻沒想到,正是牛亞東的這一建議,讓用人單位對他產生了好感。
“成立導師助理團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想充分發揮朋輩引領作用,讓學生影響學生。”該校就業指導老師王林認為,相比老師,學生更了解學生的想法,也更容易產生共情。他舉例說,一些工作崗位在老師看來是很不錯的機會,但沒想到學生的意愿并不強烈。
“這其實與學生的就業心態有很大關系。”王林說,對于職場新生力量“00后”來說,他們的擇業自主意識更強、職業選擇更加多元,普遍有一種“就業不將就”的心態。作為同齡人,導師助理更能理解和感知這種心態,從而為同學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
在導師助理王靜怡看來,就業指導不只是學生臨畢業時“扶一把”,更重要的是工作前置,讓職業生涯規劃貫穿整個高職教育全過程。
“沒有規劃的人生叫拼圖,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我們收集的信息越多,‘職業畫像’就越清晰、越豐滿。”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的王靜怡,在加入導師助理團后,不僅幫助身邊的同學成功“上岸”,也對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職業認知。
找到心儀的工作后,杜波鴻也加入了導師助理團。從受助者到施助者,他希望把自己的求職經驗分享傳授給更多同學。(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