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小學階段開展閱讀活動可以從教材閱讀、教材擴展閱讀、面向社會閱讀、閱讀與寫作結合等維度入手,從而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增強文化積淀、提高綜合素養,促進語文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和提升。
語文教材閱讀,學生閱讀的“主糧”
教材閱讀無疑是中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主糧”,是學生人生成長過程中打底子、塑精神、鑄魂魄的關鍵所在,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等能力的核心力量,更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路徑之一。
(資料圖)
國家高度重視語文教材的編寫,中小學語文教材凝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經典作品,是學生的閱讀范本。開展“教材閱讀”時需要注意兩方面: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精讀、細讀、品讀,務必領會文章的精髓和內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學生自身要認真研讀、咀嚼玩味,進而將教材讀懂、讀透、讀深,牢固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汲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營養”,并將這些“營養”正確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
開展“教材閱讀”時,有些學校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導致學生個體的自覺主動閱讀不夠。因此,應該加強中小學階段教師對閱讀的指導、測量、評價,努力實現“教—學—評”的有機銜接。對于閱讀中“不考不教、隨意刪減”等現象,學校應該予以重視,不然就難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也難以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打好基礎。
教材擴展閱讀,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
中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基本上采用的是“文選式”編寫體例,許多作品是節選而來,這也為學生從“部分閱讀”向作品“全部閱讀”進行擴展提供了空間。因此,以語文教材為核心的擴展性閱讀應該成為學生閱讀的重要方面,這種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教材中作品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學生更為完整、全面、準確地學習作品,培養學生閱讀的全局觀念、聯系意識和整體思維,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進行長期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推薦了大量與教材緊密相關的一些閱讀篇目,這就為學生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內閱讀教學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以語文教材為核心進行擴展性閱讀,不僅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和質量。
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閱讀規劃設計,事先安排學生開展整部作品的閱讀,這樣在組織課內教材作品閱讀時,才能實現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機銜接。例如,統編高中語文教材《雷雨(節選)》是從曹禺先生代表作四幕話劇《雷雨》中節選的第二幕片段,教師在開展選篇閱讀教學之前,可以布置學生閱讀《雷雨》全劇,通過全文閱讀使學生了解《雷雨》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為準確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題思想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加深了學生對戲劇作品的基本了解。
面向社會閱讀,深度關注社會和時代
學生的閱讀時空不能僅局限于校園,還應該深度關注社會和時代,從社會和時代中汲取智慧營養。但是,由于辨別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學生的閱讀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方面予以協助、引導、把關。學校在學生閱讀方面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可以在課堂閱讀為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向課外拓展,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材料。比如,在學習課文《百合花》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反映戰爭題材中女性形象的作品,讓學生完成專題性閱讀,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增強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社會是學生閱讀的大海,教師需要為學生的閱讀掌舵、引航,一方面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閱讀材料,另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家庭在學生閱讀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家長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閱讀積極性,而且能提升自我修養,當下比較流行的“親子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閱讀形式。
閱讀與寫作結合,用文字形式交流
讀寫結合在語文教育領域已經成為共識,中小學語文教材大多也采用了讀寫結合的編寫方式,在一些考試和評價中也有所體現。聽說讀寫是語文教育教學密不可分的四個方面,讀與寫更是相互促進、共生共榮的“共同體”。因此,在開展閱讀活動的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訴諸筆端,多寫一寫閱讀的思考、感受、認識,記錄自己的閱讀所得,以此加深對于閱讀的理解。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教師既要督促學生讀書,還要督促學生拿起筆,用文字的形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經驗和讀書方法,具體形式可以包括讀書筆記、全書提要、作品評價等,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成效才能更加明顯。有的學生雖然參與了整本書閱讀,但是讀過以后沒有什么印象,甚至像沒讀過一樣。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閱讀與寫作沒有緊密結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只有堅持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尤其是作文訓練要與閱讀內容相關聯,才能更好落實和實現語文課程的育人目標。
學生閱讀關乎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必須從時代的高度、整體的格局、歷史與未來的視野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戰略規劃與實施。對于教師而言,既要精心設計閱讀內容、細心指導閱讀方法,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督促學生的閱讀行動、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把中小學階段的閱讀當作全民閱讀的重中之重,當作閱讀系統工程的關鍵環節。
(作者系遼寧教育學院高中部副部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教師報》2023年04月26日第4版
作者:杜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