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強調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應在全社會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廣泛推行。高校作為人才的培養基地,應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各項工作實際,認真學習理解、貫徹實施調查研究工作,帶頭做好調查研究的“排頭兵”和“領頭雁”,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借助調查研究促進決策科學化的良好風氣。
高校在調查研究方面有天然的優勢。一是理論優勢。一般而言,高校有調查研究的相關課程,有相對完善的社會調查課程體系,會傳授比較科學的調查研究理論和調研方法,為調查研究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有助于調查研究的順利開展。二是人力優勢。高校有著雄厚的師資力量以及大量的青年學生。高校師生富有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他們掌握了包括問卷調查等定量和訪談、觀察、民族志等定性分析方法之后,既可以作為調查者,帶領團隊科學開展調查研究工作,也可以作為被調查者,積極參與調查研究,為調研工作貢獻力量。三是智力優勢。高校培育、匯聚了各級各類高級人才,他們可以解決在調研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挑戰,為調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創新調研方法,推動調查研究更實、更新、更深。
調查研究不是敷衍應付式的“走過場”“搞形式”,而應是求真務實式的“真調研”“深調研”。高校開展調查研究,需要遵循幾個基本原則。第一,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為調查研究提供了方法論指導。一方面,調查研究要全面系統。只有全面系統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才能掌握真實情況、把握客觀規律,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另一方面,調查研究應因時因勢調整。任何事件都是動態發展的,所以要使認識符合客觀實際,使調研真實有效,必須堅持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方式方法。第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調查研究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求實、求是、求深,一方面,應堅持問題導向。從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出發,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事實、掌握真相、得出正確結論,真正把實際情況弄清楚、搞明白,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尊重客觀事實。調研不能從本本出發,而要依據客觀現實,做出理性判斷。第三,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方面,要主動走進人民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情緒、感受群眾疾苦、吸收群眾智慧。另一方面,應堅持問需于人民群眾、問計于人民群眾。堅持調查研究真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去謀劃、去決策、去推進,做到真正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面臨包括黨和國家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新的戰略機遇,面臨以“雙一流”建設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布局等在內的戰略需求,面臨科技創新的內在戰略需要,這些風險挑戰和深層次矛盾迫切要求高校廣泛深入開展專業規范的調查研究,轉變教育科學研究作風、密切聯系社會發展實際、提高教育服務能力和本領、強化高等教育責任擔當。(李勁湘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工作指導委員)
作者:李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