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學期以來,我在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過程中,對當前的教學實踐有了新的認識。比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要求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綜合性跨學科主題學習;強調素養導向,推進以學科實踐為標志的育人方式變革。
(相關資料圖)
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和學科實踐,意味著對新時期的課堂教學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一線教師要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項目式學習。這讓我們把目光再次聚焦到項目式學習。我認為,項目式學習是落實新課標理念和核心素養目標的重要路徑。盡管項目式學習這一概念誕生已久,但這次受到關注與以往格外不同。以前項目式學習是那些優質學校里高大上的課程點綴,是錦上添花的點心,現在是要進入“尋常百姓家”,將成為一種剛需,成為一種教學常態。
項目式學習的好,有太多專家作過總結。比如,項目式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場奇妙之旅,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項目式學習打破了“教、學、做”的割裂現象。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張卓玉所說,項目式學習要實現“輸入與輸出一體化、學習與應用一體化、獲取與貢獻一體化、權利與責任一體化”。項目式學習要求教師要學會知識統整,將學科內和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成一項具體的任務。而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協同學習、合作學習會自然發生。
觀察當前的項目式學習,我發現虛假情境創設的現象值得關注。比如,曾有教師執教《百分數:最優買法》,因為疫情期間學生無法走進商場實地體驗,教師就創設了這樣一個具體的情境。核心任務是某品牌搞促銷活動,有的商場打折,有的商場滿多少減多少,有的商場則買三送一,你準備到哪個商場買?具體情境是:學校要購進6個籃球,現在A、B、C商場籃球的單價都是40元,A商場打8折,B商場滿100元減25元,C商場買三送一,如果你負責采購,你會去哪個商場購買籃球?學生列式如下:
A商場:6×40×80%=192(元)
B商場:6×40-(2×25)=190(元)
C商場:40×3+2×40=200(元)
從算式得數看,大家都會建議到A商場購買。其實這只是在解一道算術題,而非真實生活情境下的學習。如果在真實情境下,學生可以先到C商場買3個送1個,再到A商場買兩個籃球,總共才花184元。
眾所周知,情境創設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素。真實性、問題性、高階性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特征。其中,真實性是第一屬性。一旦缺少了真實問題的探究,“為情境而情境”,項目式學習便淪為脫離真實情境的假學習,自然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只有真實問題才更具有召喚性,只有讓學生有更多走進真實生活親身實踐的機會,真實學習和深度學習才可能發生。
總之,項目式學習是課堂教學轉型的重要路徑。項目式學習旨在還學習以本來面目,讓學習真實發生,讓教更好地支持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項目式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堅持實踐取向,要求教師對教學具有整體思維和長程思考。
項目式學習要逐步走向常態化,尤其是要從學科外和課外走向學科內和課內,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在大量的實踐探索中尋找最適切的路徑與方法。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滕州市北辛街道中心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3年03月08日第6版
作者:任澤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