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財政補助從2006年的每人40元提至現在的420元
個人籌資標準從2006年的10元提至現在的150元
新農合補償基金支出從2006年的4億元增至目前的85億元
6月5日,由省衛計委主辦的“農合十年惠民生,精準扶貧見真情”主題宣傳活動在阜新市彰武縣哈爾套大集啟動。平安村59歲的村民董桂云激動地說:“有了新農合,俺這每年兩次的住院費用都不成問題了。”
董桂云十多年前患上了甲亢和冠心病,那時吃藥看病全是自費,每年至少也得花費幾萬元。眼下每年住院兩次,新農合報銷了絕大部分費用,每次住院自己只需花費幾百元。在彰武縣,像董桂云一樣的參合農民達31萬多人,基本覆蓋了全縣農業人口。
今年是我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十周年,也是新農合大病保險制度開展三周年。省衛計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全省參合人口從2006年的1810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1949萬人,參合率接近100%;廣大農民的就醫需求充分釋放,住院率從2006年的2.43%提高到現在的9.74%;全省新農合受益農民從2006年的598萬人次上升到現在的2898萬人次,累計受益人口達1.75億人次。新農合制度徹底結束了全省農民看病全自費的時代,改變了農民“小病拖、大病扛”的情況。
省委、省政府始終將新農合制度建設列為重大民生工程,給予重點扶助和支持,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連續大幅提高,政府財政補助從2006年的每人40元提高到現在的420元。個人籌資標準從2006年的10元提高到現在的150元;全省新農合補償基金支出顯著增加,從2006年的4億元,增至目前的85億元,累計補償金額約400億元。
據了解,全省新農合補償方案先后調整了6次,參合農民住院費用補償比達到75%,農民住院費用實際報銷從2006年的28%提高到現在的49%,住院費用的實際負擔不斷下降。
時下,全省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從最初的兩個病種,提升到現在的36個病種,累計補償62.29萬人次,補償金額達到28.92億元。
新農合制度對保障參合農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特定疾病人群特點,我省出臺相應政策,將結核病患者門診治療納入新農合支付范圍,實行按療程付費制度;將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殘疾人康復項目以及醫用材料費納入新農合補償保障范圍;開展高血壓患者藥物干預研究,確定具體干預技術方案和新農合補償標準;將日間手術納入住院統籌支付范圍,探索開展將門診放化療納入住院統籌支付范圍試點;研究制定將兒童人工耳蝸植入術,納入重大疾病補償范圍的具體補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