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舊金山的打車服務創業公司Lyft日前確認,它將與東南亞的GrabTaxi和印度的Ola建立合作,打通各自的打車應用,讓用戶在出國時能夠使用本土的應用獲得其它應用的打車服務。
Lyft和滴滴出行早在9月也達成了類似的協議,當時《華爾街日報》也報道稱它們也在跟GrabTaxi和Ola進行合作談判。
各款服務將會以本地貨幣從各自的用戶收取費用。例如,前往美國的印度訪客可以打開他們的Ola應用來使用Lyft的服務,并付費,之后Ola再將費用轉回給Lyft。這些公司表示,連通的系統將會在明年第一季度上線。
該聯盟將在9個國家連通上述的四款服務,它們與體量要大得多的Uber的競爭可能將會變得更加激烈。Uber的服務目前覆蓋全球各地的350個城市。據報道,該公司目前也在尋求最多融資21億美元,估值或高達650億美元左右。
上述合作可提升Lyft在亞洲市場的品牌認知度,且可幫助它降低運營成本,避免與監管機構發生沖突。
Lyft在2013年年初宣稱要在2014年成為一款全球化服務,但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在美國以外地區設立辦事處。它的服務如今覆蓋美國的150多個城市。
滴滴出行與印度的Ola和GrabTaxi有不少的共同投資者。GrabTaxi目前覆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越多的二十多個城市,Ola則覆蓋印度的102個城市,滴滴出行則在中國的360個城市運營。算上Lyft,這四家公司合計融資超過70億美元,與Uber的累積融資額相當(不算最新的一輪融資)。
上個月,在被媒體問到在東南亞相較Uber有什么優勢時,GrabTaxi的CEO陳炳耀(Anthony Tan)表示,“我們專注于維持我們在東南亞市場的領先地位。”
陳炳耀指出,公司將繼續在該地區進行擴張,利用其對特定市場的了解開發新的服務。他還說,“在東南亞、中國和印度處于領先的打車公司全都是本地公司并非偶然。”
還不清楚Lyft及其亞洲合作伙伴是否將會將歐洲的同行公司引入它們的聯盟。歐洲的市場競爭要相對碎片化,部分國家對于該類打車應用也不大友好。(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