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浮快線“追風者”開通
長沙磁浮快線“追風者”正式開通試運營。這是我國首條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范線。10月26日 03:35
-
中國首次成國際專利 申請最大來源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報告稱,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通過WIPO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最大來源國。10月26日 03:35
-
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僅30% 油料產業風險應對能力亟待增強
隨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摩擦疊加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使進口不確定性增大。為此,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蓋鈞鎰指出,我國油料作物生產必須綜合自給,以發展產量為核10月26日 03:35
-
《“十三五”國家 科技創新規劃》出臺
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號角后的第一個科技創新規劃。10月26日 03:35
-
載人航天 “第三步”任務開啟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點火升空,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10月26日 03:35
-
抗疫表彰大會舉行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鐘南山獲得“共和國勛章”,張伯禮、張定宇、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10月26日 03:35
-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計劃綱要實施方案》印發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10月26日 03:35
-
“探索一號”返航
“探索一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執行84項科考任務后返回海南三亞,標志著我國海洋科技發展史上第一次萬米級深淵科考圓滿成功。10月26日 03:35
-
“龍蝦眼”衛星入軌
“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它將驗證X射線能段的大視場聚焦成像技術,并在X射線能段開展深度探測暗物質信號的研究。10月26日 03:35
-
新冠疫苗受試者產抗體
我國研制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 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舉行。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10月26日 03:00
-
中國專業測繪人員 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成功登頂珠峰,并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這是中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10月26日 03:00
-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在廣州發布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版本,它是新一代自主創新操作系統產品,具有國內最高安全等級,實現了國產操作系統的跨越式發展。10月26日 03:00
-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中國居第14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連續兩年保持在全球創新指數榜單第14名,中國創新質量連續8年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10月26日 03:00
-
“天琴”無拖曳驗證成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消息稱,我國“天琴”引力波探測計劃的首顆技術驗證衛星——天琴一號衛星成功完成無拖曳控制飛行驗證,標志著我國向空間引力波探測邁出了堅實一步。10月26日 03:00
-
量子密鑰分發 創最遠傳輸距離紀錄
《物理學評論快報》發表了我國科研團隊實現509公里真實環境光纖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的研究成果。該成果創造了世界量子密鑰分發最遠傳輸距離新紀錄。10月26日 03:00
-
“玉兔”揭開月背面紗
中國研究人員利用“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背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10月26日 03:00
-
北斗三號系統開通
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中國北斗正式登上世界舞臺。北斗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說:“北斗三號系統能實現全球覆蓋,它不僅是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10月26日 03:00
-
三代核電成果 “國和一號”正式發布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成果“國和一號”,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整體升級換代,實現從二代到三代的跨越。10月26日 03:00
-
“海斗一號”抵水下萬米
6月8日,“海斗一號”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歸來。在此前的航次中,它成功完成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10月26日 03:00
-
佛山地鐵三號線科技學院站主體結構封頂
10月25日,中鐵十一局工人在佛山地鐵三號線科技學院站施工現場作業。當日,由中鐵十一局承建的粵港澳大灣區在建軌道交通網骨干線路——佛山地鐵三號線科技學院站(高架10月26日 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