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一個顛覆傳統的捐資助學公益項目---共情陪伴“手牽手”行動捐贈儀式在北京外國專家大廈舉行。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副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伍新春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洪成文教授,中國民族經濟對外合作促進會秘書長楊柳女士,捐贈方深圳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公司董事長黃昌華先生,愛果實(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洪彬先生等專家及領導出席了活動。
深圳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昌華與中國民族經濟對外合作促進會秘書長楊柳簽署捐贈協議并握手
愛果實(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洪彬與中國民族經濟對外合作促進會秘書長楊柳簽署捐贈協議并握手
目前中國人的需求層次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心理需求從低到高排列,最基本的是生理和安全需求,再往上進入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早已經解決了吃飽穿暖問題,人們更關注對心理需求的滿足。在家庭教育方面,大多數父母已將關注的焦點放到孩子今后是否會更幸福和快樂上來。
政府及相關部門也已明確指出兒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早在2012年10月15日,教育部即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今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心理學對中國兒童青少年的發展非常重要。”毋庸置疑,滿足中國千萬兒童心理需求的教育已迫在眉睫,亟需正確、專業的引導。
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快樂跟早期心理需求能否及時得到父母及教師的了解和滿足有直接關系。因此,今天的早期教育只有充分重視了兒童心理需求的滿足,才能為兒童終生的健全發展奠定基石。
共情陪伴“手牽手”行動就是一個關注和滿足兒童心里需求的公益行動,由中國民族經濟對外合作促進會發起,愛果實(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捐贈4萬套“共情陪伴”家園共育指導師微學習課程,深圳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公司捐贈人民幣50萬元用于項目執行。整套計劃依托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共情陪伴”國際合作項目,聯合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首席教授Catherine Snow(凱瑟琳·斯諾)等國內外頂級專家。
這一公益行動首次打破了過去單純的捐贈物款形式,深入到了人的精神領域。項目首期計劃在全國9個東、中、西部省市招募4萬幼兒教師加入“共情陪伴”家園共育指導師移動微學習,并通過4萬幼兒教師把“共情陪伴”微課程及專家指導服務送達120萬兒童家庭,并以東部發達地區“手拉手”幫扶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方式,讓父母更了解兒童心理需求,并讓兒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項目計劃在3年讓1000萬兒童受益。
由愛果實(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捐贈的“共情陪伴”家園共育指導師移動微學習課程,研發耗時6年,耗資3千萬,課程內容設計貼合現代年輕人(80后家長,90后幼師群體)口味,及時捕捉教育熱點,將專業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結合現實情境轉化成多媒體展現形式,包括主題漫畫、風趣幽默的脫口秀音頻、微動漫和通俗易懂的信息圖等,打破了過去培訓形式單一和內容枯燥的傳統模式。
這一項目的最大特點是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來實現顛覆性公益助學模式。
學習過程中,每天的內容通過微信推送給教師和家長,來保證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有序、精準地送達。學員每天只需抽出任何一點時間,通過閱讀并理解一個個的小片段,便可以用課程中講到的共情方式陪伴孩子,來正確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共情陪伴”家園共育指導師移動微學習中,老師和家長們除了共同學習討論微課程,還可以參加好玩有趣的話題、分享、講座等,共同交流探討親子育兒過程中的困惑,獲取專家的指導,發現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此外,老師和家長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域、興趣、理念、習慣、愛好來加入不同的群組,實現跨地域溝通,讓東部發達地區“手牽手”幫扶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現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