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至21日,由南昌鐵路局黨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的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江西日報、江南都市報、信息日報、江西衛視、都市頻道、今視網、南昌鐵道報社、南昌鐵路有線電視臺等10家媒體計21名記者(網友)來到鷹潭工務機械段向塘長軌基地,了解高速軌“誕生”焊接全過程。
“鋼柱鑄成的錘頭有1噸重,每焊接500個焊頭需做一次生產試驗,錘頭從5.2米高空自由落下,連續5個焊接試驗頭不被砸出裂痕才算合格。” 唐茜指著落錘間外堆放試驗頭對記者說,關鍵的就是這一錘,每次錘頭砸下時心都在顫抖,“怕”的是焊接質量過不了關。
沿著安全漫畫、文化墻、車間(工班)一日工作標準、6S管理來到百米軌存放場,記者走進焊接工班的廠房,只見兩臺固定閃光焊接機正在焊接作業,不時飛濺出燦爛的焊花。“焊接一根鋼軌,心系一車旅客”,這條醒目的標語,張貼在工班的橫梁上,職工們一進廠房就能看見。將5根100百米長的鋼軌焊接成一根500米長的鋼軌,由長軌列車運送到施工現場鋪設,再由該段長軌車間員工用移動閃光焊接機將它連接成無縫線路。
兩根鋼軌接頭焊好后,副工長趙勇剛拿起專業工具對焊頭質量進行檢測對記者說,“別看一根鋼軌就4個焊接頭,要知道任何一個焊頭出現質量問題都有可能給高速行進的列車帶來滅頂之災。”
經過銑磨、熱處理、精矯直、精磨、焊縫無損檢測,焊接頭進入探傷檢測工序。探傷工詹永紅正用三根手指捏著探頭,在焊接頭處緩緩滑動,穩穩的沒有一絲抖動,當探傷儀超聲波掃過,在屏幕上反饋出波紋線時,他都會重新仔細掃描兩遍檢查驗證。
副段長李自強介紹說,“探傷就像醫院的醫生給病人做‘B超’,對焊接頭內部進行掃描診斷,時速超過300公里的動車將從這些鋼軌上碾過,它們承載速度,彰顯的是高科技的力量。”
在成品軌場,36臺龍門吊依次排開,場面雄壯氣勢恢宏。“焊接好的鋼軌每根長500米、重達30噸,在一車整裝待發長鋼軌旁,車間副主任龔勇彪介紹說:“操作這36臺門吊,以前要36個人,后來經過設計集控裝置,只需要1個人操作,它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
據了解,滬昆線全長2264公里(雙線),其中1254公里(單線)高速軌由向塘焊軌車間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