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網絡支付的發展,它有四大主要推動力。
首先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轉型是網絡支付發展的物質推動力。
從總量來看,我國經濟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速度。我國城市化水平距離全球平均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國經濟還存在較大外延式發展空間;工業革命以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仍在快速發展,以互聯網和現代物流業為核心的技術進步通過生產效率的提高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拓寬了內涵式發展空間;改革開放2.0版本,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和以資本走出去為主線的二次開放也將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制度紅利和國際環境機遇。
從結構來看,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結構正在循序漸進地調整,GDP三駕馬車中,消費的地位正在越發突出。雖然2008年以來,因為金融危機導致投資需求脈沖式猛增,但整體趨勢并未改變。
總量的較快發展和結構的穩步調整使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這一物質基礎確保以電商為主要依托的網絡支付業務有強大的發展需求。
其次,消費文化和支付習慣的嬗變為網絡支付發展提供了精神推動力。隨著互聯網和現代物流服務業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文化正在悄然改變。在大城市,純粹以購物為目的的逛街、逛商城正逐漸被網絡和現代物流所代替,甚至傳統的休閑式逛街也正在一點點被網上沖浪、逛網上商城所蠶食。實體店的體驗式購物雖然仍有很多的受眾,但隨著一類類的商品被搬到網上商城,很多實體店甚至有被邊緣化為“試衣間”的危險。
互聯網和現代物流業在一點點改變消費文化的同時,包括支付習慣在內的整個行為模式都在悄悄演進。與電子商務緊密聯系的網絡支付正在逐漸走進人們的支付生活中,成為其支付習慣,并最終在精神層面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常識”。
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可以變物質。網絡支付一旦成為生活中的“常識”,必將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強大動力。
第三,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進步是網絡支付發展的內在推動力。無論是經濟發展所提供的物質動力,還是支付習慣改變所帶來的精神動力,都需要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進步使其成為現實。巴塞羅那MWC移動世界大會,中國移動展臺上,TD-LTE(4G)的終端產品和解決方案,占據了絕大部分的空間和目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電子貨幣”將會越來越普及,它不僅可以使支付系統實現無紙化,而且還可以代替銀行卡,迎來“無卡化”時代,不僅方便了用戶,而且減少了交易系統的成本。據預測,到2013年底,全世界將有5億人使用手機支付功能,到2014年約有30億成年人將通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進行電子貨幣交易,因此手機支付系統也將意味著巨大商機。而以4G為龍頭的移動通信技術將成為新經濟時代下網絡支付發展的又一強大推動力。
第四,法律制度的健全、監管不斷完善及行業自律組織的發展是網絡支付發展的外部推動力。網絡支付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豐富了現代支付體系和信用體系;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它的誕生也為現代金融體系增加了新的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如果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成熟的政府監管體系和完善行業自律體系,網絡支付服務很難長期穩健發展下去。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