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宏觀 > 觀察 > 正文

差異化視角下金融支持連片特困地區的政策思考
2014-12-03 11:05:35   來源:金融時報   評論:0 點擊: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轄7縣1市,國土面積1.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0萬,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78%,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地區。雖然近年來湘西州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貧困程度大大緩解,但由于受歷史、自然條件和經濟結構等影響,湘西州的扶貧任務依然艱巨。從金融來看,主要表現為人均金融資源占比低。至2013年末,湘西州人均存款21541元,僅相當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53.62%和27.37%;人均貸款8874元,僅相當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32.73%和15.76%。2014年,人行湘西州中支加大了對扶貧工作的支持力度。

人行長沙市中支出臺了《關于金融助推湘西州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加大再貸款、再貼現、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鼓勵單列湘西州涉農、小微企業信貸計劃,適當擴大湘西州分支機構貸款審批權限。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改善金融服務,積極探索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目前,在創新服務方式、放寬信貸準入、實行利率優惠、建立工作機制等方面都已取得有效進展。

靈活運用政策工具,加大對薄弱領域支持力度。為滿足湘西州涉農企業及農戶對信貸資金的需求,人民銀行湘西州中支向農信社(農商行)發放支農再貸款2.1億元,增加了金融機構的支農資金實力。執行人民銀行總行和長沙中支對農合機構(農信社和農商行)實行13%~15%的優惠存款準備金政策,增加可貸資金近10億元。2014年1~6月,全州涉農貸款新增14.94億元,同比增長19.66%,快于全部貸款增速1.39個百分點;新增小微企業貸款3.09億元,同比增長20.82%,快于全部貸款增速2.55個百分點。

推進金融產品創新,緩解抵押擔保難題。各金融機構將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和支持扶貧開發相結合,相繼開辦了林權抵押貸款等10余類信貸品種,截至2014年9月末,全州農村金融產品創新貸款余額6.06億元,同比增長44.3%。全轄金融產品創新已覆蓋了100余個鄉鎮,受益農戶達67317余戶,同比增加了3420戶、受益企業120家。

改善金融發展環境,推動經濟金融和諧發展。一是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二是大力推進政銀企對接。

由于經濟金融發展總體水平相對較低,在湘西州等處于深度貧困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擴大金融投入,面臨著比東部發達地區、中部地區及一般的西部地區更多的障礙。一是經濟金融弱質性與貨幣政策的普適性難融合;二是產業發展水平與信貸政策的統一性難對接;三是優惠政策實際落地與差異化監管要求難統一;四是財政資金配套能力與財稅政策扶持難匹配。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貨幣政策突出扶持性。制定有差別的再貸款和再貼現政策。通過適度放寬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可貼現票據的種類,放寬再貼現條件,擴大票據貼現業務。增加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再貸款、再貼現限額,適當延長再貸款期限,提高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支小再貸款不納入法人金融機構合意貸款額度,單獨進行核定,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申請支小再貸款和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完善“三農金融事業部”考核方式,推動單獨下達經營計劃、經濟資本、信貸規模、費用配置和固定資產投資指標的“五個單獨”政策落實,合理設置風險容忍度,提升激勵和導向作用。

信貸政策突出傾斜性。各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應根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色產業及經濟金融發展情況制定區域性的優惠信貸政策,在制定信貸指導計劃時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信貸額度予以適當傾斜,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力度,以促進特色區域竟爭力快速提升。

監管政策突出針對性。進一步完善差異化的區域監管政策,引導全國性銀行機構加大系統內信貸資源調劑力度,從授信審查、資金調度、績效考核等方面對貧困地區給予優先支持。降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機構設立門檻,優先支持機構到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并嚴格實行東西部掛鉤政策;適當降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村信用社改制農商行在不良貸款率等方面的準入標準,鼓勵農信社根據當地情況和自身發展狀況,加快改革發展步伐。建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銀行,統籌片區扶貧開發資本的運作。規范和發展民間融資,鼓勵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對龐大的民間資本進行有序的引導和利用。完善兩民企業貼息制度,放開貼息行資格。

配套政策突出區域性。一是加大中央財政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成立專項基金用于農村金融的扶持。二是要加快中央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轉變現行的財政直接支農方式,建立財政激勵金融支農的長效機制。三是降低稅收優惠門檻,實行普惠制。四是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大力推廣使用信用報告,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金融風險監測與評估,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營造金融發展的良好環境。

相關熱詞搜索:差異化

上一篇:人民日報:國家主席每月工資大概1萬多元
下一篇:最后一頁

分享到: 收藏

右側版權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財經時報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務

 

違法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cncaijing@163.com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中國財經時報網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cncaij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