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后曾說:“給我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由此,杠桿的威力可窺一斑。
當下,也有分析人士稱,兩融融資的杠桿,在有力政策和藍籌股低估值的支撐下,已經撬動了一輪闊別已久的新牛市行情。
11月28日,滬深兩市再度雙雙以紅盤報收,上證綜指“七連陽”,而令投資者更加興奮的是,自11月20日以來,其累計上漲231.84點,漲幅達到了9.46%。其中,11月24日、25日、26日,連續走強,三日上漲的指數打下了七日上漲的逾“半壁江山”。
究其上漲背后的原因,不可否認,兩融融資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沒。截至11月27日,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在前一交易日突破了8000億元大關之后,繼續挺進,迭創新高,已達到8170億元。融資業務依然是“兩融”的絕對主力,當日,兩市融資余額約為8110億元,占“兩融”余額總量的99.26%。
此外,上交所自12月1日起放開信用賬戶打新限制,也就是說,屆時投資者可利用融資融券信用證券賬戶申購滬市新股,不僅拓寬了投資者申購新股的渠道,同時也便于投資者在參與新股申購時,不減少信用擔保品,增加資金利用效率。
證券杠桿撬動新牛市
牛市來了!相信到目前為止,越來越少的投資者尚對此說法存有懷疑。11月27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中立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分析來看,A股的牛市氛圍確已形成。
按照國際慣例,股市漲幅超過20%即算進入牛市,而如今,從7月22日上漲行情啟動開始,到11月28日收盤,上證綜指累計上漲已過600點,漲幅超過30%。
尹中立稱,據其觀察,在A股持倉賬戶并不見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市場交易卻日趨活躍,這種異常現象就與融資資金的快速增長有關。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了7000億元,時隔不到1個月,再次創出新高,突破了8000億元,與年初的3474億元相比,不僅翻番有余,且增加的融資融券余額已達到過去四年增長的總和。
雖說是“兩融”業務,包含做多的融資,也包含做空的融券,但自其推出以來,融資業務的占比就一直保持在98%以上,融券余額難以突破百億關口。至11月27日,兩市融資余額也超過了8100億元,但融券余額剛剛突破60億元。
“事實上,回顧今年以來融資業務的市場表現,其漲勢不難讓投資者感到做多A股的熱情。融資與股市上漲已呈現相輔相成,融資的瘋狂助漲股市,股市的飆漲又促進融資”,海通證券(600837.SH)投顧王偉表示,這何嘗不是一種良性循環。
數據顯示,今年7月下旬以來,融資余額每突破1000億元的所用時間都在25個交易日左右,且呈不斷縮短趨勢,如從7000億元漲至8000億元,不過約20個交易日,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時間還需要40多個交易日。
11月24日-26日,A股市場表現較為突出的三個交易日,融資融券成交占兩市總成交的比例均超過了19%,為歷史高點。
券商增實力添更多活水
尹中立指出,鼓勵證券加杠桿,就是政府做多股票的一種政策手段,今年11個多月時間,融資余額增加了4600億元,這是可看得到的資金,是投資者從券商那里合法借到的,而這部分資金有望隨著券商資本金等實力的增加進一步增加,這將意味著為股市帶來更多的活水。這也是他繼續看好券商行業的理由之一。
不得不說,融資融券業務讓不少券商著實賺了個盆滿缽滿。據了解,目前主流券商給出的融資利率為8.6%左右,資金需求量大或許可以降一點點,但也通常不會低于8%;融券費率從8.6%-10.6%不等。而以此計算,如果兩融余額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那么券商每個交易日在此項業務上的收入總計就可達到2億元左右。
截至今年10月末,國泰君安(01788.HK)、廣發證券(000776.SZ)、華泰證券(601688.SH)、招商證券(600999.SH)、銀河等大型主流券商仍然是兩融市場的主導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華泰證券一直占據著融資買入額最多的券商之位,而為了擴大融資規模,打開進一步加杠桿的空間,近期其宣布將發行H股,募資不超過200億元。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私下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券商融資額度告急,繼續補充資本金。
不過,有一個可喜的現象是,股市的活躍不僅增加了券商的經紀業務等收入,更有助于上市券商提升自己直接融資的比重。數據顯示,7月22日至11月27日,在融資買入額排名前十大股票中,19只券商股占據六席;11月20日至11月27日,在融資買入額排名前十大股票中,包括“影子股”遼寧成大在內,券商股占據七席,在此期間,非銀金融板塊整體融資買入額達到900億元,位居申萬一級行業同期融資買入額的第一位。而反觀二級市場,同期非銀金融板塊的漲幅約為30%,也遙遙領先于其他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