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外國學者們搞懂什么是“四風”問題,中央紀委的官員們煞費苦心,逐一配上漫畫,做成幻燈片,給老外上了一堂圖文并茂的“思想品德課”:形式主義,就是一個干部模樣的胖子被一堆公章、文件包圍著;官僚主義,還是那個胖子坐在了一個高高的椅子上,另外一個瘦瘦的群眾模樣的人可憐地站在下面仰望著他;享樂主義,胖子躺進了酒杯里,臉喝得紅撲撲的;奢靡之風,擺滿大餐的桌子前,胖子正在大吃大喝。
為了讓外國學者們搞懂什么是“四風”問題,這些中紀委的官員們可謂煞費苦心,為“四風”逐一配上漫畫,做成幻燈片,圖文并茂。不過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場景,能否幫助這些國外官員準確理解中國的“四風”問題,尚且存在疑問。
不過我們注意到,在這四副漫畫中,“四風”的每一個問題都和胖子聯系在一起,不免讓人們覺得,好像“四風”是胖子身上所固有的一種特質。雖說胖子官員就不一定具有“四風”問題,因為造成胖子的原因多種多樣,胖子不只是“四風”問題所造就的,還可能是運動量較少,脂肪攝入量過多等其它原因所致。
但是,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好像是很容易把胖子和腐敗這兩個詞潛意識的聯系在一起,這也有其特定原因。不少人認為,腐敗官員整日沉迷于犬色聲馬、觥籌交錯之中,而疏于運動、不理正事,導致了體型的過度橫向發展。由此,就讓人們形成了胖子和貪官這兩個詞語之間的思維定勢,提到其中一個就很容易聯想到另外一個。
雖說胖子官員不一定就存在“四風”問題,但是他們出現“四風”問題的可能性要大于瘦子型官員。這其中有個簡單的生理原因,如果一個人如果忙于各種事務,忙于各種思考,能量消耗肯定要大點,自然就顯得清瘦些。反之,那些整日不務正業,不思正事的官員,他們則心寬自然體型就胖了。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這幾幅漫畫僅僅是為了解釋“四風”問題的需要而創作的,說借機給胖子貼標簽、扣帽子似乎有些夸大其詞。如果是哪些官員感到無意中戳到了他們的痛處,是不是自己存在著類似問題,現在被指出來了,心里感到有所憤憤然呢。
作者:郭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