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深入安康市漢濱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檢查指導防汛救災工作。他強調,目前已進入應對洪澇等災害的關鍵點,要始終繃緊防患于未然這根弦,進一步強化措施、夯實責任、做好工作,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來源于:陜西傳媒網)
俗話說,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時間熱播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引起巨大反響。大家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這位偉人值得銘記。他把畢生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更值得黨員干部從這位偉人身上學習。因此,筆者覺得官者理應“勤耕事業”方能得到百姓支持點贊。
古人有云,勤能補拙是良訓。黨員干部只有在干事業時以“勤耕事業”來引領自己,讓群眾利益更實際、群眾要求更實在、群眾問題更具體,才能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多辦事,才能融洽干群魚水之情。
顯然,為官者不能成天坐在辦公室“搖控指揮”,理應深入基層看實際,接地氣、沾土氣,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走村入戶、走街串巷,哪里呼聲最強烈就去到哪里,哪里最困難就深入到哪里,要詳細了解他們的大小困難和安危冷暖。以真情換群眾真心,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當朋友,對他們多一些寬容、擔當和責任。還有就是,為官者下基層要注重與群眾交流,要帶著感情、帶著誠意,虛心聽取群眾批評和牢騷。要敢問、勤問,通過勤問來切實了解群眾的大小困難;要敢說、勤說,通過勤說來切實解答群眾的大小疑惑,以真心實意地交流來打消群眾疑慮,解決群眾困惑。
清華大學校訓,行勝于言。因此,為官者要從關系群眾利益的最小事做起,把為群眾辦一件實事作為最大榮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黨員干部只有以真誠關心群眾利益之事,把群眾反映、群眾困難一件一件落實,勤為勤做,以雪中送炭、濟危救困、利及長遠的實干行動為群眾送紅利、謀福祉,才能贏得群眾認可。
總而言之,官者,領導干部也。那么,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是黨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基層干部工作的好壞,不僅僅事關各項政策的執行和落實,更是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的關鍵。因此,基層黨員干部務必以“勤耕事業”為自己的座右銘,“死心塌地”為民謀福利,才能贏得群眾信任和認可,更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點贊。(文/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