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紀委發出公款節日消費禁令,京城月餅市場大幅“瘦身”,五星酒店和高檔月餅廠家轉戰互聯網,由網店代售數千元的月餅禮盒,或代銷小巧、不易被發現的月餅券,有的網店甚至提供月餅券折現服務。此外,微信今年中秋前推出“中秋送心意”業務,成為公款送禮的一個隱秘途徑。(9月2日,新京報)
當下,嚴禁公款送月餅風聲吃緊。然而,天價月餅靠網絡、電子禮品卡、微信等途徑售賣;手機應用程序推出“中秋送心意”業務等,使得公款送禮更為便捷、隱蔽,被中紀委稱為“送禮神器”。許多專家也犀利地看到,實體店月餅“瘦身”后,中秋節禮正以月餅券、中秋禮品卡、微信“月餅紅包”等形式出現。筆者認為,公款月餅披上“隱身衣”,折射“反四風”仍是持久戰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高科技的引入本是為了便利人們的生活,現在卻成了公款購送節禮的保護傘。領導干部必須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特別是針對新興產業、電子等高技術條件下滋生的腐敗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徹底抵制腐敗現象提供科學、合理、管用的對策和措施。應當說,在國家和地方一道道有力防腐拒腐緊箍咒和“防腐劑”面前,“月餅腐敗”有了明顯的改觀。群眾發自內心的高興和歡迎。但反腐無止境,反腐敗是一個系統、復雜、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黨和國家不允許、群眾也不答應反腐停滯不前、半途而廢,或者變通方式繼續腐敗。
長期以來,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尚往來”,更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傳統優良習俗。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現在的節日病讓中秋氛圍悄然變味。面對中央的三令五申,各地形成了有禮送不出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網絡出現了各種禮品冊的銷售,平價月餅中隱含禮品冊,冊中保健品、奢侈品琳瑯滿目,消費者憑借冊里的密碼就可隨意兌換物品,這樣既解決了送禮人不知道送什么的問題,也使收禮者能夠收禮于無形,沒有任何負擔,一舉兩得。花樣翻新的各種對策,不僅影響了社會風氣,還給監管帶來極大困難。
顯然,月餅“隱身衣”的出現,讓遏止公款月餅腐敗等,表面上似乎失去了有力的抓手,遇到了新“瓶頸”。一些不法腐敗分子和不法電商卻狼狽為奸,各取所需的把演繹腐敗的天價月餅交易轉移到虛擬的電商世界里,行名副其實的轉移腐敗花招。相對于實體店明顯的有形交易,網絡世界的虛擬交易,讓紀委等直接反腐部門的反腐監督威力頓時失色。為此,面對“公款月餅”銷售的多條隱蔽渠道的出現,我們要更加提高警惕,發現問題就要將其遏制在萌芽狀態,決不能讓公款送月餅的風氣回潮。
總之,月餅“隱身衣”,折射“反四風”仍是持久戰。月餅雖小,可一旦與公款扯上關系,這性質就變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剎住行賄受賄、腐敗奢靡之風,就應該拿起制度的籠子,對公權力進行一次“洗禮”,剔除其腐化墮落的因子。唯有讓權力之刃在規范的籠子里運行,嚴防“四風”問題反彈,才能使節日氣氛返璞歸真,讓群眾感受到社會風氣的真正好轉。(文/蔣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