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夏縣縣委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將破解“最后一公里”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來抓,在全縣開展了以“讓群眾出題由干部作答”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說談會。由群眾在說談會上提出問題及建議,通過組織程序,轉交黨員干部給予解決辦理,有效拓寬了服務渠道,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9月3日群眾路線網)
“最后一公里”,原指長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關鍵的步驟。事實證明,在現實生活中,這看似很短的一步,往往是最難的一步。筆者認為,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就要糾正黨員干部群眾觀念不牢、與群眾的感情不深、聯系群眾不密切、服務群眾不到位,進而打通“神經末梢”。
“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人民群眾所憂所慮,正是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最應該去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要始終堅持把服務改善民生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踐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莊嚴承諾。在工作中面對人民群眾的訴求問題時,不能是簡單的勸慰和敷衍,更要以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的思索,找到群眾問題的根源,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問題,突出改進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服務群眾、重大事項決策及廉政勤政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用實際行動體現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關心愛護,從而為人民福祉保駕護航。
服務群眾,不是一句口號,打通“最后一公里”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涉及群眾利益的所有事,再小再繁瑣也要認真落實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看似芝麻小事,卻是 關系民生的頭等大事,絲毫懈怠不得。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只有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實踐證明,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也并不是什么難事,關鍵還是看有沒有去做,做的認真不認真。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各級黨組織關鍵要采取多種形式走近群眾、聯系群眾,著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只有多位群眾辦實好事,才能得到基層群眾的贊揚聲。一句話,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不在說多少,關鍵在于做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