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9時19分,一列由“神華號”交直交12軸大功率電力機車牽引的110節軸重30噸載重100噸級底開門運煤列車———“60016”次貨車,在歷經了11小時21分鐘安全運行后,如期抵達黃驊港站。神華集團副總經理薛繼連宣布:我國首列軸重30噸重載列車在朔黃鐵路開行成功。(人民網9月1日)
從“三個出行”到相繼推行高鐵快遞、電商專列后到零擔快運,鐵總可謂嘗到無盡的“甜頭”,尤其在貨改增收的道路上愈發“開竅”,近日,又提出“客運高速、貨運重載,更是直接、鮮明地指明了中國鐵路運輸業發展的方向。
據悉,作為我國首列軸重30噸重載列車,神華“60016”次貨車的試運行引人矚目。8月27日9時19分,當這條鋼鐵巨龍駛進黃驊港站臺時,迎候在這里的周福霖、鄭穎人等10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不約而同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神華軸重30噸重鐵試運成功,是我國繼高鐵之后又一項重大技術創新。這對于中國鐵路運輸業意義重大,標志著中國重載鐵路時代的到來。
按照目前國際重載運輸協會(IH H A )的規定,重載鐵路有三個條件:一是軸重為27噸以上;二是列車牽引質量8000噸以上;三是在至少150公里的線路區段上年運量4000萬噸以上。我國第一條重載鐵路的大(大同)秦(秦皇島)線,已經達到了第二、第三兩個條件,其單車軸重只有25噸,未能滿足第一個條件。如今,神華軸重30噸重載試運成功,意味著朔黃鐵路已經全部滿足國際重載運輸協會規定的三個條件,成為名符其實的重載運輸鐵路。
從我國資源現狀來看,發展重載鐵路運輸具有現實意義。我這煤炭等礦產資源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西能東運將在未來長時間存在。發展重載鐵路成為提高我國鐵路運能的重要選擇。而從全球視角來看,重載運輸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鐵路貨運發展方向。
總之,近年來,盡管中國客運高鐵技術已取得國際領先,但貨運重載技術卻相對落后。特別是與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南非等重載較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貨運重載技術亟待發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神華承擔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軸重30噸煤炭運輸重點鐵路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制’,瞄準世界鐵路的前沿科技展開技術攻關。”薛繼連說,軸重30噸重鐵技術的開發成功,使神華鐵路的運輸能力大幅提高。數據顯示,單車運力可提高20%,朔黃線全面推廣應用后年運輸能力將達到4億噸以上,年創造經濟效益約增30億元,運輸效率提高30%以上,同時,百萬噸公里單位能耗降低30%。
在對神華軸重30噸重載技術進行全面考察后,院士們不約而同地得出一個結論:“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他們認為,神華軸重30噸重載鐵路技術的創新與實踐,不但可以使神華重載鐵路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時也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軸重成套技術體系,對我國鐵路既有路網的擴能改造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推動中國重載鐵路技術進步的同時,可提升中國鐵路重載技術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無疑,重鐵時代的迎來或將開創鐵路運輸新局面(文/楊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