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成“進貢日”,辦公室變受賄“寶地”,向競標人肆意賣信息賣簽名……雖是一名小小的科級干部,但卻是招投標崗位的“當家人”;7年間受賄上千萬元,“小鬼當家”淪為“小官巨腐”。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近日審理的永川區建設工程管理中心原主任、招投標辦原主任戴兵一案,為人們揭開了工程建設貪腐高發的“風險點”。(8月1日,新華網)
工程建設招投標項目有幾十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容易出現違規操作漏洞,容易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直接影響到招投標公正性,因此,堵漏貪腐高發領域“風險點”成為當務之急。
一筆數目幾十萬元的行賄信息牽出涉案上千萬元的“碩鼠”, 一名最基層的科級干部,卻是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重點崗位上的“當家人”。面對唾手可得的不義之財,一旦理想信念不堅定,很容易就會被金錢蒙蔽雙眼,將肩負的權力變成為金錢服務的工具,影響了招投標應有的公正,降低了職能部門的公信力,影響了政府的形象。手握權力,而沒有將權力運用到正確的地方,違背了黨和人民賦予其權力的初衷。缺乏應有的監管,腐敗滋生的同時也造成了公共資源資產的無形流失,損害了國家利益。
因此,及時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改變原有的招投標方式,
將原分散于各職能部門的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交易市場進行整合統一。監督由各部門的“體內”轉移到“體外”,使監督工作更直接、更有效。同時,加強對職能部門干部的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讓其在陽光下正確行使權力,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貪污受賄。(楊詩妍)
作者:楊詩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