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中秋節還不見影兒,各式各樣的月餅訂購廣告就悄悄地席卷而來。網友發現,今年的廣告主打提貨卡、預付卡,并附帶上門取卡、異地提取、開具各種發票等“你懂的”服務,而社區群、朋友圈成了誘惑腐蝕的重災區。
中央紀委去年曾在重要節日之前接連發文、狠抓公款消費,這讓全社會看到了中央杜絕“節日腐敗”的堅定決心,贏得上上下下一致好評。7月24日,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發出通知,嚴禁中秋國慶公款送節禮。禁止“公款月餅”的決定,甚至一度引起國外媒體集體驚嘆。打擊愈演愈烈的送禮風,震動了“公款消費”市場,甚至起到了改良“人情文化”的作用。(人民日報 2014年7月25日)
曾幾何時,月餅已悄然變成享樂主義的載體,節日慰問已然成為節日公款送禮。面上講的是“人情”,私下講的是“往來”,拿著公款搞“感情投資”,更有甚者以此行賄受賄、買官賣官。這一“潛規則”嚴重腐蝕了領導干部的精神防線,并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淵。自中紀委接連發文,要求嚴厲打擊公款送節禮后,月餅披著華麗的“糖衣炮彈”隆重登場。記者在報道中提到,眼下那些躡手躡腳的訂購廣告,無非是想著效仿過去曾躲在會所、藏在發票中“幸存”的公款月餅,試圖利用微信暗度陳倉。
7月24日,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發出通知,嚴禁中秋國慶公款送節禮。禁止“公款月餅”的決定,打擊了愈演愈烈的送禮風,震動了“公款消費”市場,甚至起到了改良“人情文化”的作用。筆者認為,黨員干部應時刻提高警惕,謹防中招,悔之晚矣。
首先,高壓態勢下的公款月餅具有隱蔽性。從年夜飯到粽子、從月餅到煙酒,有關天價商品的消費不絕于耳。高額消費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公款的腐敗。而比起煙酒的招搖惹眼,月餅顯得更有文化,也更具有隱蔽性。當下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傳統節日的美好寓意,就開始拿起月餅來“說事兒”,月餅的身價也開始猛漲,在追“漲”的過程中月餅逐漸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和載體。因此,黨員干部務必擦亮眼睛,傳統習俗美在用心去體會古人留下來的美好文化,美在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團圓。
其次,監管部門的打擊要實要嚴。各地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大節日期間的監察力度,深入推進“三公”經費的公開。讓各種消費在大眾面前透明化,讓全民參與進來,堵住制度漏洞和監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