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紅十字會給南方災區送棉被遭質疑后,一則海南給受災群眾送發霉面包的爆料再度引起關注,令不少人憤怒不已。昨日,海南省民政廳廳長苗建中親自出面道歉,290箱問題食物已全部封存。同時,監察部門將介入調查,如果涉及官員采購腐敗將絕不姑息。(7月22日法制晚報)
類似的事件還有,2005年11月下旬,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節目播出了被稱為“最昂貴的死亡事件”的報道后,才查出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外科重癥監護室之漏洞百出;三鹿奶粉事件是很多嬰兒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患有腎結石后,才發現其奶粉中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后,才查出消防設施有問題;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被曝光后,才被查處。此類事件太多,不再一一例舉。
“亡羊補牢”這個成語,在很多時候是含有贊揚的意思的,但有些事情,如果老是采取“亡羊補牢”的辦法,則是受人們所置疑的。近年來,不良事件頻頻發生,雖然各級部門事發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展開處置,一大批責任人被問責、免職,不可謂不嚴厲。但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就有點“雨后送傘”的意味,即使作了最大的補救,也讓人覺得甚是遺憾,筆者試問,很多事故,我們為什么不能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