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占近8成
年輕有活力是互聯網保民的主要特征。數據顯示,“80后”群體占到保民的47%,“90后”占到33%,是絕對的主力人群。有意思的是,已經成家立業的年輕人在保民群體中顯得最為活躍。報告顯示,在最為活躍的30%互聯網保民當中,48%已經組建家庭并有了孩子。
在一個家庭中,保險理財的任務多半由男生承擔,而是否有孩子,對男生的影響非常巨大。有孩子的用戶,投保意外險的意愿是沒孩子用戶的2.6倍之多,投保健康險意向則是沒孩子用戶的2.4倍,“奶爸”成為家庭保險消費的主力人群。在“二孩”政策放開的背景下,奶爸們對未來家庭保險消費的帶動力還會體現得更為強勁。
另一個典型的互聯網保民群體則是90后,雖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尚未生兒育女,但90后保民的增速,領先其他各年齡段。“90后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習慣在互聯網上進行任何消費,包括金融類的,同時,90后受教育程度較高、自主判斷力也很強,應該說是比較優質保險潛在用戶。”第一財經商業數據實驗室分析師劉潔解釋道。
另外,在兒童類保險當中,和80后父母更關心傳統的“意外險”不同,“90后”新手父母更偏愛具有理財屬性的“教育金”保險。在一些創新型的險種上,“90后”最愿嘗試。在“扶老人險”的購買人群中,“90后”占比最高。
偏好:越熬夜越買健康險
有統計顯示,在淘寶等大型保險平臺上,保民主要集中在電商保險、賬戶保險、旅行保險、車險、意外險、健康險等領域。網民的購買行為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這些特征也為互聯網保險未來的精準運營提供了參考。
報告發現,在網絡購買保險過程中,最為“糾結”的是在健康險領域。健康險的購買高峰出現在深夜23點。而車險的購買情況,則完全相反,投保高峰出現在工作日的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均是上班時間,車主們上班之余也要掛念愛車。
從地區來看,健康險投保意向最高的Top10城市均來自長江以南。偏愛健康險的消費者來自廈門市、廣州市和杭州市。
北方“保民”則追捧電商保險。其中,主動購買退貨運費險用戶比例最高的三個省均來自東北,依次是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跟東三省距離主流發貨地江浙滬較遠有關,消費者更愿意用保險來抵消退貨的風險。
當網民出門旅行,需要購買旅行保險時,地域差別也非常顯著。其中,境外游時購買旅行保險的意向要高于境內游,其中當前往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菲律賓三個目的地時,保民投保旅行保險的意向最高。
從區域分布來看,與很多互聯網金融服務類似,目前,互聯網保民更多來自于經濟發達、人口基數相對較大的區域。報告顯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河北、福建、北京和河北,是互聯網保民數量排名前十的省份或直轄市。
新保民催生新需求
解決生活中的細節問題,正在成為保民的新需求,它也催生出更多小額、碎片化的保險產品。報告分析發現,購買傳統保險,比如車險和意外險的保民與線下保民相似度很高,而購買很多創新險種的保民則與線下投保行為差異較大。
新保民對于保險的需求更是多樣,他們可能對“家財險”一無所知,但卻為“水管爆裂”頭疼不已。因此,更多小額碎片化的便民保險出現,類似“銀行卡安全險”“跑步無憂險”“兒童疫苗保”“美顏險”“法律維權險”等。
2015年10月,“扶老人險”的推出引起社會討論,這款保險將賠付因扶起老人可能產生的法律訴訟費用。數據顯示,“扶老人險”火熱的背后正是保民的公益心。在購買“扶老人險”的保民中,有過公益捐款的人比例是全網平均水平的21.4倍。
“大量網絡消費者正在轉化為新保民,在互聯網平臺上,保險與消費展現出互相促進的‘共生效應’。”螞蟻金服保險數據實驗室分析師湯國權對記者表示,“保險切入消費場景,提升互聯網消費活力,用戶需求敢于進一步釋放;另一方面,蓬勃生長的互聯網消費又反過來激發更多的保險需求,帶來增量。”
以退貨運費險為例,被電商保險覆蓋的保民,因為保險打消了其購物時的后顧之憂,其消費動力會顯著增加,許多賣家都主動為買家投保,數據跟蹤了一批為買家投保的中小賣家,發現,投保運費險后的幾個月時間,其交易增長的速度要比大盤增速高出70%。
而這些增長又將反過來加深保民對保險的認知,并激發出新場景中的保險需求。尤其在服務型網絡消費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互聯網餐飲(線下消費)、航旅、教育、生活服務等年增長率在70%以上的領域,都蘊藏著巨大的保險潛力。“保險和消費的共生效應是互聯網保民現象背后的注解。”湯國權說,這種“互相促進”的機制蘊含著更多市場機會,3.3億互聯網保民群體僅僅是個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