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男足要雪恥,恐怕得靠機器人了!
相比中國男足,中國的機器人球隊表現更對得起大國的地位。
旺角一夜,國足再度隕落。“永遠提前備戰下一屆世界杯!”心寒意冷的球迷邊計算著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預選賽時自己的年齡,邊感慨“四年之后又四年”無限循環中的歲月凋零。
相比中國男足,中國的機器人球隊表現更對得起大國的地位。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2001年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四足機器人足球隊,在2008年組建了中國第一支NAO人形機器人足球隊,在機器人世界杯比賽中多次獲得好成績,2008年獲得世界亞軍。
要為中國男足雪恥,靠機器人,似乎更靠譜一些。在11月23日至25日北京召開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國際、國內冠軍聯隊將聯袂出場。
第十九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現場(視覺中國 圖)
其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從1999年開始參加標準平臺組四足機器人競賽,從2008年開始參加標準平臺組兩足機器人競賽。該隊曾獲得2015年和2014年世界冠軍和2010年世界亞軍。
其實,機器人甚至已經“劃定了”在足球場上擊敗人類運動員的時間點。在1997年首屆機器人世界杯(RoboCup)舉辦時,該賽事發起者就制定了一個目標:希望到2050年,工程師能生產出類似于人類的機器人足球隊,并能與人類世界杯冠軍相抗衡。
盡管最近幾屆參賽的機器人動作仍顯笨拙,但這并非天方夜譚。
機器人與足球的結緣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Alan Mackworth在論文《On Seeing Robots》中,提出了訓練機器人進行足球比賽的設想。1993年,一場名為Robot J-League的機器人足球賽在日本東京舉辦,之后逐漸演變成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如今,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已舉辦了19屆,成為當今國際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機器人賽事,其目標是通過大規模專業化機器人競賽,促進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工程研發和應用推廣。
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賽事的難點在于,參賽者不僅要克服人工智能領域在機器感知、機器學習及控制決策層面的考驗,同時還要服從人類足球運動規則,在通訊條件受限、體力受限及環境干擾下,球隊要在攻守中進球完成比賽,與真實比賽十分接近。
機器人踢足球(視覺中國 圖)
《經濟學人》曾報道稱,該賽事的其中一大特點就是將競爭與合作聰明地結合起來。在淘汰賽之前,各支球隊都秘密準備自己的新策略,調整硬件和軟件。但在決賽結束之后,所有參賽球隊必須公布自己的方法,這樣就提高了第二年參賽球隊的門檻。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對各支球隊硬件的力量進行限制,鼓勵球隊研究出聰明的獲勝策略,而不是靠蠻力取勝。
這種賽制設計無疑將大大推動機器人技術創新。
另外,不僅僅球員是機器人。《經濟學人》稱,令很多國際足聯批評人士羨慕的是,去年的比賽中還有參賽團隊在研發機器人裁判。雖然它無法阻止一些球隊故意利用人類足球隊的一些做法,例如有力推搡對手機器人導致摔倒,但是它可以更加有效地執行一些規則,例如踢球速度的限制等。
根據規則,11月23日至25日于北京舉行的機器人足球明星表演賽采用標準平臺組的方式進行,即所有的參賽團隊使用Aldebaran機器人公司開發的NAO人形機器人,再各自研發自己的機器人軟件系統。比賽過程中,機器人的操作完全是自主的,沒有人為或者電腦的外在控制,對機器人自我定位、球的定位等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