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著高鐵、華為和大疆等一批高新中國科技企業的飛速發展,“中國制造”已讓中國的對外貿易能力提升到新的層次,并激發國內的創新氛圍,向產業轉型堅定邁進。
據一項調查(2002人參與)顯示,對于“中國制造”的未來30年的發展,67.0%的受訪者堅信,“中國制造”會走向“中國創造”。71.3%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對未來30年的“中國制造”的發展充滿信心。
調查中,61.8%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目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質量品控不嚴、粗制濫造。45.8%的受訪者指出,“中國制造”長期在低端徘徊、被剪羊毛。44.5%的受訪者認為,過于重視眼前利益、整體缺乏匠人精神也是“中國制造”內功弱的體現。
調查中,85.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應該堅持自主研發各項高精尖技術,這樣才能夠逐步占領國際分工中利潤豐厚的環節。60.8%的受訪者進一步分析,只有國產能力提高了,發達國家的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才會降低。因此,任何領域的自主研發雖然投入大、周期長,影響卻是深遠而具體的。
在實際調查中,71.3%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對未來30年的“中國制造”的發展充滿信心。不僅如此,67.0%的受訪者還堅信,“中國制造”會走向“中國創造”。
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7.8%的人為碩士及以上學歷,58.3%的人為大學本科學歷,22.9%的人為大學專科學歷,10.9%的人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受訪者的年齡分布為,23.6%為90后,48.1%為80后,21.1%為70后,7.2%為60后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