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石材毛利約30% 布局人造石攫取更高利潤 建材寒冬樣本:環球石材“火力全開”
本報記者 張杰 北京報道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石材行業市場發展亦受影響的背景下,此前一直致力于天然石材的國內石材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環球石材(832123)也開始拓展產業鏈,引進國外先進人造石生產線,布局高端人造石。
11月11日,《華夏時報》記者從環球石材獲悉,公司前期投資3億元從國際知名石材設備商百利通引入的人造石生產線已經全面上線,并于11月初正式投產。另據環球石材董事長朱新勝透露,公司未來計劃5年內將再度引入3條、計劃8年內引入6條國際先進人造石設備。
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石材行業上市公司環球石材,在石材行業進入寒冬的關鍵時期,此次布局人造石領域,此舉到底意欲何為?
巨資引入人造石生產線
在天然石行業逐步進入薄利時代,一直作為天然石的生產者和引進巨頭的環球石材,不惜花費巨資,快速布局人造石領域。
11月11日,《華夏時報》記者從上市不到半年的天然石巨頭環球石材獲悉,前期投資3億元從百利通引入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已經正式投產,年產量能達到60萬平方米。
據記者了解,這是目前全亞洲最先進的人造石生產線,環球石材為了該技術的領先性,還與百利通簽署了亞洲獨家采購協議。而環球石材此舉,將彌補國內市場高端人造石的市場空白,也將改變國內人造石規模小、設備落后等多項技術現狀。
朱新勝向記者介紹說,近兩年隨著國內石材需求量的增大,但依靠開發和引進已經不能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而國外市場石材價格水漲船高,引進石材的利潤空間壓縮,國內企業話語權在逐漸削弱,從此前的主導地位逐漸變為被主導,這才有了引進高端人造石產業鏈的念頭。
其實,一直以來國內石材的需求量逐年在增高。數據顯示,2014年規模以上石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39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
而環球石材之所以不惜巨資執意引入國際先進設備,除了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外,更主要是看中了高端人造石的優勢以及高利潤。
據現場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新的生產線與傳統的同類生產線相比年產量能高出3-5倍。而在綜合效能方面僅是同量瓷磚生產線耗能的20%。
此外,人造石的利潤空間也遠遠高出天然石的利潤空間。“公司天然石產品毛利率在30%左右,而人造石毛利率較天然石高出很多,利潤非常可觀,預計隨著未來環球石材一條條人造石材設備的引進與投產,公司利潤結構將發生質的飛躍。”朱新勝對《華夏時報》記者直言。
然而,對于新的生產線到底利潤是多少,朱新勝并沒有具體透露。
行業困境下的突圍
“環球石材之所以敢投入巨資,在行業最不景氣的時期大動作布局人造石生產線,其實跟當前石材行業步入寒冬有很大的關系。環球石材此舉很明顯是想通過人造石的先進技術以及優勢,借勢在行業困境下突圍。”一長期觀察石材行業的業內人士直言。
事實上,中國石材行業從2005年至今經歷了8年的野蠻成長之后,從2014年開始進入產業發展的低迷期,而今年也并沒有走出低迷期。
據2014年《中國石材行業發展報告》白皮書顯示,雖然2014年營業收入有了12.7%的增長,但比上年增速回落8.9個百分點;利潤總額3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比上年增速回落23.9個百分點。
該白皮書主編李正榮表示,由于國際局勢,2014年市場需求增速放緩,企業在出口方面的成本優勢在逐步減弱,所以適應國內市場的需求變化,是石材企業面臨的緊迫任務。
中國石材協會人造石專業委員會主任鄧惠青告訴記者,以前拉動石材增長主要靠出口、工裝,但目前國家、企業、私人的需求大量減少,不少企業資金鏈斷裂。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材生產國,而環球石材是國內最大的石材生產企業,但由于近年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石材行業市場發展亦受影響,石材行業陷入發展困境,環球石材也一樣。
對此,有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直言,目前環球石材的主要業務仍然來自于天然石材,開辟中高端人造石市場,意味著環球石材將擁有天然石材和高端人造石兩大業務板塊,正式形成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
另據記者了解,環球石材為了更好地對接海外市場,近期將打造國際O2O模式,欲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面對國外消費者,朱新勝向記者證實,其打造的全球首個O2O項目已經啟動,不過,“目前電商平臺還處在開發中,因為涉及技術開發,暫時還沒有詳細時間表。”
對于未來的資本計劃,朱新勝表示,未來或將轉板。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分析稱,新三板公司正瞄準轉板機遇,冀望通過轉板為公司創造更好的融資及發展環境。甚至有不少公司掛牌新三板的初衷便是因為直接掛牌主板或創業板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太高,進而退而求其次,以期后續轉板。
不惜花費巨資高調布局雙翼戰略的環球石材,能否在石材行業調整的關鍵期,憑借高端人造石材的技術迅速布局國際國內市場實現突圍,本報記者將對此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