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油砂礦
武魏楠 能源雜志
導語
從最早的北極光項目到堪稱“世紀收購”的尼克森,來自中國的國有公司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油砂礦的投資超過1000億元。最近,這些原本雄心勃勃的在產項目遭遇各種障礙,而未建成的投產計劃因為低油價紛紛擱淺,更有投資者的權益投資價值暴跌而面臨血本無歸的可能。
多年以后,方志一定會回憶起自己在麥克默里堡郊外的那個遙遠下午。那時的他,已全然沒有了一年前履新中海油尼克森公司首席執行官時的春風得意,而是需要站在名為Anzac村莊附近的漏油地點,面對記者們的詰問。凝重的面色,也許一面是對漏油事件表達歉意和擔憂,一面是對四下彌漫的瀝青味道感到不適。
當地時間2015年7月16日,中海油尼克森公司長湖油砂項目(Long Lake oil sands Project)一條輸油管道發生漏油事故,泄露原油超過31000桶。這也是加拿大油砂礦開采歷史上最大的漏油事故。
盡管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政府要求尼克森公司關停長湖油砂項目管道,進行整改之后。長湖油砂項目在兩周之后就實現了復產。但中海油需要處理的一系列問題才剛剛開始。
“對石油公司來說,漏油事故真正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并不大。即便是BP公司在墨西哥灣那樣災難性的事故,經濟上的損失和政府罰款、聲譽受損比起來,都是相對較少的。”一位接近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項目的人士對《能源》雜志記者說。
需要提醒的是,在中海油對尼克森公司的收購中,中海油公司做出的幾項重要承諾,并沒有引起輿論過多的關注:在多倫多上市、不裁員、安全和環境保障、給加拿大帶來凈利益。目前來看,除了在多倫多上市之外,其他幾項皆沒有達標。
而中海油在加拿大的焦頭爛額,實際上僅僅只是中國公司在加拿大油砂礦投資現在面臨窘迫境地的一個縮影或者說是代表。
2009年,時任加拿大總理的哈珀第一次訪問中國,并在訪問中積極呼吁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大幅度增加對加拿大的投資。這也開啟了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另外還包括一些國有投資公司)對加拿大能源領域的投資熱潮。
在亞非拉部分地區,雖然“非常規”油氣資源稟賦更好,但由于地區局勢動蕩、投資環境惡劣,開發難度較大。加拿大盡管資源開發起來成本高,但商業環境成熟,而且油砂資源是公認的屬于長期回報特點的投資項目。因此,在對加拿大能源領域的投資熱潮中,油砂資源是中國公司搶奪的重點。
截至2013年中海油對尼克森公司的收購完畢,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對加能源領域投資超過350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對加拿大油砂礦資源的投資。
時過境遷,2015年10月19日,哈珀所在的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哈珀辭去總理職務。與哈珀下臺遙相呼應的,是其力推進入加拿大油砂領域的中國投資。加上油價長期低迷,這些在產項目遭遇各項障礙、未建成產能遙遙無期、權益投資價值暴跌,更有投資借貸面臨血本無歸的可能。
細究之后不難發現,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在加拿大油砂領域的布局已經是千瘡百孔,距離原來的既定目標已經相去甚遠。這塊價值數百億美元的“砂”盤究竟是如何破碎的?
騎虎難下的長湖項目
【長湖是尼克森公司最重要的油砂產能。但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就認為長湖項目是阿爾伯塔省北部最不高效的油砂項目之一。在可采儲量的開采難易程度上,長湖油砂項目就和最初的預想有差別。特別是由于長湖地區地下含水飽和度高,且不規則的分布著頁巖,讓穿透和開采的難度都比一般的油砂礦要更難。】
在麥克默里堡東南方,有一片寂靜的森林。幾間小木屋稀疏的點綴其中。這里居住的不是什么林間獵人,而是中海油尼克森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方志和他的中方骨干管理團隊。
這里位于尼克森長湖油砂項目基地的北側,盡管在這個季節看不到麥克默里堡標志性的極光,但即便是有,恐怕方志也沒什么心情來欣賞。
漏油事故只是長湖油砂項目現在給中海油帶來困擾的冰山一角,如何讓長湖油砂項目脫離困境,使其盡快成為中海油尼克森公司的明星項目,是方志眼下的當務之急。
長湖的湖泊面積只有1.62平方千米。它的名字就如同它的大小一樣普通。在維基百科中輸入Long Lake搜索,包括城鎮名字、湖的名字在內一共有幾十個結果,全部位于加拿大和美國。大概這個名字在北美就像中國的“小明”一樣平凡。
不過在石油行業中,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這個長湖可不是等閑之輩。2001年,尼克森和OPTI公司合資開始對長湖油砂項目進行開發。2008年,長湖項目建成投產。現在長湖項目的產能是72000桶/天。
在中海油收購尼克森公司之后,長湖項目一躍成為“三桶油”在加拿大油砂礦領域權益中產能最大的項目。中石化在Syncrude項目中9.03%權益的產量在2014年約為2.2萬桶/天。而中石油投資的油砂礦目前還未投產。
長湖油砂項目也是尼克森公司最重要的油砂產能。這個項目最初由尼克森公司和OPTI公司合資開發。雙方股權結構為尼克森公司65%,OPTI公司35%。2011年,中海油以21億美元的價格并購了OPTI公司,獲得長湖項目35%的股權。在中海油并購尼克森之后,長湖項目已經完全由尼克森公司來運營。
目前尼克森公司在油砂資源上的結構是:Syncrude項目7.23%的股份(產量大約1.77萬桶/天),MEG能源公司(管理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資產,產量大約1.3萬桶/天),Kinosis項目(未投產),Hangingstone項目25%股份(計劃2016年建成投產)。
根據尼克森公司披露的數據,2014年尼克森公司的產量占到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118萬桶/天總產量中的17%,也就是20萬桶/天。從數據上不難看出,目前長湖油砂項目對尼克森公司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塊資產。
就是這樣一個在報表上看起來重要的資產,卻并不被業內所看好。“長湖油砂項目是個麻煩。中海油收購尼克森之后,從尼克森需要考慮的問題變成了中海油頭疼的地方。”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能源廳亞洲高級顧問姜聞然曾在文章中這樣評價長湖油砂項目。
首當其沖的是遠超預期的成本。盡管長湖油砂項目現在已經建成投產,但其高昂的預算在今天看來依然令人瞠目結舌。2001年,項目立項之時,設計預算為34億加元(換算成當前的匯率大約為26億加元),而到了2007年,建成投產前夕,實際成本已經超過了60億加元。
激增的成本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公司的投資壓力增加,項目投資回報期拉長。另外,原定擴建產能至24萬桶/天的計劃也在2009年項目僅僅運行1年之后就宣告延后。
以上這些只是表面的影響。根據了解長湖油砂項目的當地員工介紹,尼克森公司在長湖油砂項目的開發上,直接跳過了現場小規模實驗的階段,直接進行了大規模商業規模級別的開發。此外,為了節省成本,還剔除了部分冗余的設計。這項舉動盡管在項目建成初期節約了費用,但逐步暴露出問題,影響到了產量。
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尼克森公司的鉆井更多地選取在距離項目基地更近的區域內。但這樣做會有更大的幾率打到高含水層或者是遠離石油“甜點”,讓SAGD(蒸汽輔助重力泄油)工藝所需要的蒸汽更多,反而增加了投入。
甚至在可采儲量的開采難易程度上,長湖油砂項目都要和最初的預想有差別。由于長湖地區地下含水飽和度高,且不規則的分布著頁巖,讓穿透和開采的難度都比一般的油砂礦要更難。
最終的結果是,盡管長湖油砂項目設計產能為72000桶/天,但實際上其并不能達到這樣的標準。在尼克森公司不同時期發布的信息里,長湖油砂項目的實際產量在5萬—6萬桶/天之間,低于設計產能。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就認為長湖油砂項目是阿爾伯塔省北部最不高效的油砂項目之一。根據估計,在計算了投資回報和收支平衡情況下,長湖油砂項目的供應成本是188.5美元/桶。
由于公司董事會對尼克森公司的盈利水平不滿意,在2012年1月解雇了公司首席執行官,由萊因哈特接任。然而僅過了兩年,萊因哈特就從尼克森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上離職,接替他的人就是方志。
據《華爾街日報》披露,方志對于長湖油砂項目的產量并不稱得上滿意——只過了一段時間,他就解雇了尼克森公司兩位負責油砂運營的高級管理人員。
方志履新尼克森公司首席執行官的時候,WTI油價是103美元/桶,但是僅僅8個月之后的2014年底,WTI價格就只是53美元/桶了。
在周圍的鄰居們紛紛取消或者是延遲油砂項目以及其他非常規油氣(比如說頁巖油氣)項目的時候,方志依然雄心勃勃。他打算在長湖油砂項目不遠處開辟一塊新的“戰場”。
這種逆市而上的戰略得到了眾多工程服務公司的歡迎。據《能源》雜志記者了解,包括SK化學工程公司在內眾多跨國公司都已經開始積極活躍,意圖拿下這筆大訂單。
不過現實可能會讓它們失望了。7月,隨著中海油尼克森公司漏油事件的發生,尼克森已經決定該項目停止。在影響尼克森的后續油砂開發因素中,除了泄露管道屬于該項目配套設施之外,漏油造成的惡劣影響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寶藏還是雞肋?
【因為加拿大油砂項目開發的投資大,周期長,即便是大公司也很難同時展開多個項目。這個時候,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是多股東就成為了油砂開發的主要方式。但是問題隨之而來,股權可以分割出多份,但是作業權只會旁落一家公司。但最終對項目發展走向起到主導作用的只能是作業公司。】
盡管中海油在長湖油砂項目并沒有作業隊伍進入。但是隨著方志擔任中海油尼克森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中海油在并購之后的尼克森公司派駐過去的管理層人數已經增加到三人——另兩人是張鳳久和梁宇,這意味著中方對尼克森公司及油砂項目的管理權得到加固。
“中海油海外投資的機會尋找主要以長期跟蹤評價、符合公司發展戰略、著重資源獲取、投資回報和風險控制的海外3R原則(Resources、Return、Risk)。”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法律部項目管理處處長張偉華對《能源》雜志記者說。
如今,尼克森公司以市值計算,恐怕已經很難進入到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前十名之列(按照2014年數據,加拿大前十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十的Crescent Point Energy市值170億美元),但這已經是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最大并購。
實際上,中國公司在加拿大油砂領域的投資也鮮以公司收購的形式體現,多為股權交易或者區塊投資。這其中即有商業環境和資金數量的因素,也有加拿大油砂產業固有的特性因素。
觀察加拿大油砂項目,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由一家公司全資控股一個油砂項目的情況少之又少(長湖油砂項目最初有尼克森和OPTI公司兩個股東),基本上都會有兩個以上的股東。1964年開始開發的Syncrude項目是目前加拿大最大的單體石油生產項目之一。這個項目的股東有7個之多,而且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
為什么加拿大油砂項目往往都有多個股東?“這主要是因為油砂項目開發的投資大,周期長。”中石化勘探研究院項目評價所高級工程師丁建可對《能源》雜志記者說,“一個油砂項目預算最少也是以十億美元為單位來計算的。即便是大公司也很難同時展開多個項目。這個時候,成立合資公司,或者是多股東就成為了油砂開發的主要方式。”
但是問題隨之而來,股權可以分割出多份,但是作業權只會旁落一家公司。盡管合資項目會成立管理委員會或技術委員會,讓股東分別委派人員參與部分管理和決策。但最終對項目發展走向起到主導作用的只能是作業公司。
2005年,中石化以1.05億加元的價格購入北極光項目40%股權。這大概是中國公司最早進入加拿大油砂礦的并購。2009年,中石化再從法國道達爾公司手中購入北極光項目10%的股權。
然而,2014年,卻傳出了中石化有意出售其手中擁有的50%北極光項目股權消息。盡管這條消息猶如空穴來風一般來了又走,但也折射出目前中石化在北極光項目上的無奈與尷尬。
其實,相比于中海油的長湖項目和中石油目前還沒有投產的麥肯河(MacKay River)以及道沃(Dover)兩個油砂項目,中石化在加拿大擁有權益的油砂區塊在生產情況上要好一些。
2014年,中石化參股的Syncrude項目平均日產量為25萬桶/天。以中石化參股比例9.03%股權計算,為2.2萬桶/天。盡管數量并不大,但Syncrude項目產量已經多年保持穩定。2010年中石化從康菲手中收購股份之后,年日均產量一直保持比較穩定的水平。
相比之下,北極光項目卻呈現出了另一番景象。盡管根據道達爾公司公布的數據,北極光項目的儲量在10億桶原油以上,但2005年至今已經過去10年之久,產能遲遲未能建成。成本預算也從2005年的50億美元變成了105億美元。
“在北極光項目上,道達爾并不著急。”一位在加拿大了解北極光項目的人士對《能源》雜志記者說。
這不是道達爾在加拿大唯一的油砂項目。但它的另一個項目——喬瑟琳北油砂項目如今的境遇還不如北極光項目。去年5月,道達爾宣布無限期暫停喬瑟琳北油砂項目的開發工作。所有工作人員撤離,部分人員前往道達爾在加拿大其他項目,更多人徹底離開加拿大。而對于喬瑟琳北項目重新啟動的時間,道達爾加拿大勘探開發公司總裁安德烈•戈法特說:“這是2020年之后考慮的事情了。”
在這兩個項目上,道達爾都是作業公司。因此,道達爾的決定也就基本上代表了這兩個項目的命運。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項目人士對《能源》雜志記者表示,盡管投資巨大,但中石化并非不愿意繼續投入。但這不是道達爾的核心資產,也無意出售。中石化空有50%的股權,也很難破壞最初的作業合同。
在沒有挑選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上,也許一家并沒有過多進入能源業內人士視野的公司——中投公司有更多的話要說。
成立于2007年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除“三桶油”之外,在加拿大投資油砂的另一個主要國有資本力量。
2010年以來,中投公司對加拿大油砂資源進行了四個主要投資,共投入19億加元:阿薩巴斯卡石油公司IPO5億加元,賓西石油12.5億加元投資,陽光油砂公司1.5億美元投資和MEG能源公司上市前的1億加元投資。
現在的情況呢?MEG2010年IPO之后股價已經跌了45%。阿薩巴斯卡石油公司的股價從2010年18加元/股跌倒現在的2加元/股。陽光油砂2015年第二季度的虧損是1942萬加元。
投資最大的賓西石油呢?2014年,賓西石油爆出財務丑聞,公司債務增加、油價暴跌。五個月前,賓西石油才與債權人達成延遲還貸協議,以便出售資產償還債務。今天,整個賓西石油公司的資產才勉強夠得上2010年中投公司的全部投資。
在阿薩巴斯卡石油公司的背后,還有中石油活動的身影。從2009年中石油和阿薩巴斯卡公司達成麥肯河(MacKay River)和道沃(Dover)兩個油砂項目的并購協議,到今年上半年阿薩巴斯卡公司收到來自中石油加拿大公司的付款,整個交易持續了近6年時間。
2014年,中石油在加拿大的負責人李志明被帶走調查一度使交易陷入停頓。但這不是這筆交易唯一引人關注的地方。在交易進行前沒有探明儲量;阿薩巴斯卡沒有資金和實際操作,只是出面購得項目開發權,并在幫助中石油完成當地政府的審批,這些都彰顯著中石油在進行冒險般的收購。
而阿薩巴斯卡公司在交易完成之后就將公司戰略重點轉向輕質原油的開發,也不得不讓人對中石油購得項目的潛力心生疑慮。
對于中投公司在加拿大油砂投資的一連串失敗,加拿大本地媒體《金融郵報》也給出了一定的判斷:“中投公司選擇投資的加拿大油砂公司在資產和管理上都并非最佳選擇。但是類似桑科能源公司和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這樣的加拿大頂尖石油公司恐怕在2010年的時候也并不急需來自中國國有資本的加入。”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翻閱阿薩巴斯卡區域主要油砂項目及其參與者不難發現。中小油砂公司幾乎都會選擇跟跨國石油公司合作。即便是桑科這樣的油砂巨頭,也不能免俗。中國資本的選項可能并不多。
麥克默里堡:小鎮不能承受之重
【麥克默里堡現在的繁華并不是油砂產業循序漸進發展的結果,而是完全靠著最近十年的飛速發展。現在,油價暴跌。油砂企業高成本經營的遮羞布被揭開。企業不得不縮緊銀根,而麥克默里堡呢?只能默默承受著行業蕭條帶來的疼痛。】
原本過去十年里的每個冬天,麥克默里堡的居民都會明顯感受到街道上行人數量的減少。這個擁有11萬6千人的城鎮,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石油工人。冬季是生產淡季,很多人會選擇回家過圣誕節以及新年。
不過今年,麥克默里堡的居民可能不會再在新年之后見到自己的一些老朋友。商業街上的酒吧老板們可能也等不到自己老顧客的光臨。
在油砂領域的失敗并非中國企業的專利。即便是桑科這樣的加拿大最大油砂生產商,也計劃擱置目前還未建成的新油砂產能。沒有了項目,流動的工人們也不會再回到這個距離北極不遠的地方。
油砂的低迷給麥克默里堡的“人口爆炸”潑上了一大盆冷水。由于油價低迷,阿爾伯塔省的房價大幅度下滑。卡爾加里市房地產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超過30%,埃德蒙頓市的房產銷售降幅為20%,而麥克默里堡的跌幅為阿爾伯塔省之最——超過50%。
麥克默里堡是阿爾伯塔省油砂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這里也集中了加拿大幾乎所有主要的油砂開采公司和國際石油公司。中國企業在加拿大的油砂資源,有一大半都位于麥克默里堡的區域。
這里并不是一個因油而生的城鎮。140多年以前,這里開始有人定居。但是直到1960s,油砂開始開發的時候,這里的居民也只不過1000余人。
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初油價的低迷,麥克默里堡的人口開始爆炸性增長。2004年,隨著油價飆升的開始,麥克默里堡逐漸熱鬧了起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石油公司和隨之而來的石油工人讓這里的人口突破了5萬,并增長到了現在的逾10萬人。
“每天都有不止一撥人來敲我辦公室的人,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公司手中的油砂資源。”賓西石油公司原CEO比爾•安德魯回憶道。當然,中國公司也是這些敲門者中的一個。
回顧這些并非毫無意義。我們可以看到,麥克默里堡現在的繁華并不是油砂產業循序漸進發展的結果,而是完全靠著最近十年的飛速發展。比爾•安德魯的公司曾派遣一批工程師前往中國,在中石油部分重油生產區塊考察。他們驚奇的發現,中國在重油開發方面的技術水平甚至比很多麥克默里堡本地的公司還要高超。
油砂是這個面積不到60平方公里區域的支柱產業。僅次于油砂的是天然氣開發和管道建設行業。在這之后才輪得到森林采伐業和旅游業。狹小的區域密集了這么多石油工業,有限的資源自然成為企業爭奪的焦點。
“油價走高,油砂炒的太熱。麥克默里堡這里又沒有那么多服務資源。”一位中國國有石油公司的海外投資項目員工對《能源》雜志記者說,“最終的結果就是漲價,人工、設備、現場服務等等成本上漲的太快。現在這里的經營成本特別高。”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計算的長湖油砂項目的供應成本是188.5美元/桶。那未來計劃的Kinosis項目呢?依然高達76.5美元/桶。
各種各樣高昂的價格拉高了油砂企業的經營成本,更不要說并非所有的技術服務人員、設備和公司都是優秀的。高過100美元/桶的石油價格讓這些問題都被掩蓋。
現在,油價暴跌。油砂企業高成本經營的遮羞布被揭開。企業不得不縮緊銀根,而麥克默里堡呢?只能默默承受著行業蕭條帶來的疼痛。
今天,當你走在麥克默里堡的大街上,你已經感受不到石油工業最繁榮時期的場景。“我今天剛剛救了一個孩子。”布拉德•恩賴特給自己倒了一杯酒,用他那澳大利亞口音說道。
布拉德是麥克默里堡一個娛樂中心的救生員,他的另一個職業是一家釀酒公司的調酒師。現年23歲的布拉德是過去數年千千萬萬個石油移民中的一個。但現在他卻需要兩份工作來負擔房租和其他生活成本。盡管房價暴跌,但在麥克默里堡想租上一個臥室,每個月依然需要1100美元。
盡管仍然有大批流動的石油工人,但油砂的蕭條逼走了所有想在麥克默里堡賺快錢的人。更多的人在過去10年的時間里在這里定居、組成家庭。而這些人不得不面對和布拉德一樣的遭遇:收入銳減、經濟蕭條、甚至有失業的風險。
麥克默里堡就像是加拿大的好萊塢,這里是懷揣著石油野心和夢想的公司、人員的應許之地。油砂的魔力給城市帶去了繁榮和現代。如今魔力退去,但公司、居民仍在。對他們來說,沒有了野心和夢想,但生活還要繼續。
不確定的未來
【原本,資源量大、周期長的油砂是石油公司戰略投資的良好方向。但是在“三桶油”自身問題、加拿大油砂產業非良性發展以及油價波動的多重作用之下,中國石油公司在加拿大油砂的布局如今支離破碎。】
如果未來石油價格回歸到90美元每桶,甚至是100美元每桶。中國公司在加拿大油砂行業的并購就能夠擺脫現在的尷尬局面么?
事實上,對于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實際負責海外項目的負責人來說,事情原本就比上面這一句話要復雜的多。
“以中國近海為例子來說,有多少外國公司到中國來投資,最后都沉默了,撤出了。它們算不算是投資失誤,算不算是失敗呢?商業交易有掙有賠,買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有掙有賠,更不用說大公司做商業決策。”
中國國家石油公司似乎從沒有公開承認過海外并購交易失敗。即便是事實上已經可以定性為失敗的交易,也往往因為話題敏感,鮮有公開。
在海外資產的處理上,“三桶油”也有自身的難處。“如果把海外現在不好的資產轉讓出去,可能會在體制上有障礙。”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羅佐縣對《能源》雜志記者說,“如果低于購買價出售,可能會有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而且,資產管理的權力在三桶油的海外公司,但實際上出賣資產的權力并不在海外公司。”
在三大國家石油公司海外并購的歷史上,目前還沒有一起出售海外資產的案例。如果體制問題不出現變化,那么“三桶油”以后在海外交易市場,還是會像貔貅一樣,只出不進。
不過傳說中貔貅的主食可是金銀珠寶。“三桶油”未來的并購難免會買來并不優質的資產。甚至連三桶油的員工自己都會說:“好的資源我們很難買到。”
為什么好的資源我們很難買到?首先最好的資源很難出現在交易市場中。出現交易機會的相對優質資產,賣方肯定首先考慮的是其相對比較熟悉的企業。
中國在加拿大油砂行業涉足未深,顯然并不屬于賣方熟悉的企業。而活躍的北美油氣并購其實是屬于內部并購活躍,而外部參與者少。在這一點上,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和BP、殼牌這些跨國石油巨頭之間的差距,并不是特別大。
有一點其實從未改變,油砂礦在目前的石油工業中依然屬于是高投入、高成本的礦種。其優勢就在于資源量大和開采時間長(加拿大油砂礦沒有年限)。因此,看準區塊資源、提高采收率、降低作業成本是油砂資源盈利的關鍵性問題,這遠比依賴高油價要更長遠。
而恰恰在這些方面,“三桶油”這幾年并無太多起色。“其實中國公司在北美做投資,很多時候自己還不是一個作業者。并購企業之后,還是要依托于原來作業的人員。咱們需要培育自己在北美獨立從事作業的能力。”
看準區塊資源則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對于并購資產的儲量評估,國際石油公司可以依靠賣方提供的資料、委托第三方研究機構以及自己可能之前在這些區域作業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中國的‘三桶油’基本只依靠賣方提供的資料和一些資料并不全面的獨立第三方搭橋。有時候賣方會在報價前三五天才提供最重要的資料,不給你太多時間。甚至有時候你不提出需求,賣方都不主動提供資料。”上述業內人士對《能源》雜志記者說。
這些符合商業交易規則的手段和自身的弱勢無形中放大了三桶油海外并購獲得優質資產的難度。
“三桶油”的海外并購道路因上世紀90年代中國能源安全恐慌而被驅動。在和跨國石油公司乃至“三桶油”內部爭搶海外資源的過程中,能源安全的概念日趨完善,海外并購的企業經營驅動力日漸占據了上風。
原本,資源量大、周期長的油砂是石油公司戰略投資的良好方向。但是在“三桶油”自身問題、加拿大油砂產業非良性發展以及油價波動的多重作用之下,中國石油公司在加拿大油砂的布局如今支離破碎。
一個又一個像方志一樣的中國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經理人恐怕很難再像過去10年一樣,憑借海外項目經歷給任職鍍金,為自己日后回國的履歷表上填上光彩的一筆。他們要用自己的能力把“三桶油”在加拿大的“砂”盤,重新拼湊完整。來源:能源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