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說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中國經濟放緩,蒙古肯定有資格爭奪受到“最沉重打擊”這一無人想要的頭銜。這個觀點值得關注。
煤炭、銅、鐵礦石、石油、黃金和鋅占這個中亞內陸國家出口的絕大比例(第二大出口品類是動物毛)。總體而言,對華出口占蒙古出口總量近88%。
全球礦業放緩也減少了流入蒙古經濟的外國直接投資(FDI)。
圖一
然而,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相信,它為這個步履維艱、嚴重負債、人口僅300萬的國家至少找到了一絲安慰。
穆迪分析師安努什卡•沙阿(Anushka Shah)將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訪問蒙古視為一項“信用利好”事件。
安倍晉三與蒙古總理其米德•賽汗比勒格(Chimediin Saikhanbileg)簽訂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協議,包括建設一條通往蒙古最大煤礦之一塔本陶勒蓋(Tavan Tolgoi)的鐵路線,以及一個將利用日本優惠融資建設的機場。
日本還有可能提供更多預算支持;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日本的官方發展援助占2013年蒙古得到的援助總額的37%,使日本成為蒙古最大捐贈國。
安倍晉三訪問蒙古之前,日本國會今年5月批準了一項貿易協議,將在10年內免除日本對蒙古96%出口的關稅(目前只有不到1%的日本對蒙古出口免關稅),并確保蒙古出口至日本的所有商品免關稅。
沙阿表示:“與日本加深經濟和外交關系有利于蒙古的信用狀況?!?/P>
“除了雙邊貿易流動改善和資金援助將會帶來的較長期利益外,更緊密的關系將支持蒙古平衡其依賴中國和俄羅斯經濟援助和貿易的努力,這正是蒙古所謂的‘第三鄰國政策’的目標。”
盡管改善對日關系是可喜的,但這可能被證明只是杯水車薪。
圖二
根據穆迪的數據,2014年,日本與蒙古雙邊貿易額總計為3920億美元,約占蒙古貿易總額的4%。
然而,兩國貿易嚴重偏向于日本對蒙古出口,蒙古對日本出口僅占蒙古出口的0.4%。正如第一張圖表所顯示的那樣,蒙古87.9%的出口流向中國,鑒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且長期來看中國將從工業發展轉型為消費者社會,蒙古的出口形勢遠非理想。
擬議中的預算支持可能被證明比擴大雙邊貿易更重要。
沙阿表示:“這種支持如果能夠到位,將有利于降低蒙古的外部脆弱性,這種脆弱性在過去一年顯著上升?!彼a充稱,由于儲備“單薄”,該國日益依賴與中國央行(PBoC)達成的雙邊互換安排來滿足資金需求。(文章來源: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