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羅琦:從叛逆少女到搖滾媽媽,世界從此不孤獨
羅琦演唱會昨日開放媒體探班,并宣布除野孩子之外新的嘉賓陣容,24日現場她將與謝天笑合作那曲期待已久的《向陽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上《我是歌手》,就能開演唱會”已成為行業內流傳的新定律。繼去年的鄧紫棋、曹格后,這一說法在羅琦身上得到應驗。本月24日,產后復出的她將走進北京萬事達中心,舉行“樹生長的聲音”大型個人演唱會,這也是羅琦的歌手生涯中首次個唱。“我愿意為懂得傾聽、珍惜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大聲歌唱”,為了這一時刻的降臨,被奉為“中國搖滾樂第一女聲”的她醞釀了二十年。《我是歌手》這個平臺毫無懸念地成為促成這一事件成型的催化劑,而新的一年,更多的巡演以及新專輯均呼之欲出,羅琦將背負著更多責任繼續唱下去。
只說個唱
我愿意為懂得傾聽的人大聲歌唱
新京報:這次“樹生長的聲音”演唱會是你二十年來首次個唱,2008年魔巖三杰的上海演唱會也曾使用過這個名字,沿用了這個主題有什么特殊想法嗎?
羅琦:對,這是我的第一次個唱。開演唱會是一直以來的一個夢想,有很多歌想唱給大家,一直在準備,二十年了。我個人很喜歡“樹生長的聲音”這個名字,能聽見一棵樹生長的聲音,那一定是真正懂得傾聽并珍惜生活、熱愛生命的人,我愿意為這樣的人大聲歌唱。魔巖三杰十四年后再聚首時,在上海的演唱會用過這個名字,因為演出是同一家公司策劃與制作的,公司名字就叫樹音樂。
新京報:這次演唱會的樂隊是什么陣容,從前指南針樂隊時的老隊員、老朋友會參加嗎?
羅琦:他們應該不會參加。回國之后,2008年我又重新組建了新樂隊,取名“面目全非”,2011年正式更名“冷空氣樂隊”,后來我們簽約了樹音樂,并有了參與《我是歌手》第二季的故事。
新京報:那嘉賓陣容定了嗎?
羅琦:目前就是“冷空氣”,《我是歌手》節目里大家看到的那個很優秀的樂隊。此外,嘉賓樂隊是同門的野孩子樂隊。之前我給他們做過演唱會嘉賓。此外,工作人員還告訴我,演唱會的舞美以及新媒體視覺設計用了3D投影技術,我也很期待。
新京報:目前演唱會籌備的進度如何了,排練的節奏是怎樣的?曲目安排上呢?
羅琦:狀態當然是緊張、激動。目前我們每周都有四天的排練,每次四個小時。同時,我每周都會游泳,還有一些體能訓練。這次演唱會基本沒有什么新作品,還是以老作品為主。《我是歌手》里的歌肯定都會唱的,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新作品可能會唱一兩首,但大多數來的應該都是老歌迷,這又是第一次演唱會,因此希望能夠盡量把老歌重現,這樣感情的互動與交流也更真切。
后《我是歌手》時代
更愿意做一名歌手,而不是藝人
新京報:大多數人認知里,“搖滾”“叛逆”“少年成名”這些標簽一直伴隨著你。因為這些骨子里自帶的基因,你也曾經歷過各種好的壞的。再回首,是否覺得自己成熟、平和了許多?
羅琦:小時候隨心所欲,如今是隨遇而安。青春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成長的歲月放在整個人生中一定是最刻骨銘心的回憶。生活不可能永遠都是順利的,好也罷壞也罷,都是自己一步步走過來的,現在看來,對我來說都是一筆精神財富。感謝這一切。不是說被時間磨沒了,而是發生了轉化,越成熟越需要為周遭負責。我一直喜歡純粹地唱歌當一名歌手,不喜歡做一個藝人。一個藝人要做很多我不太能做的事情,采訪、拍照……這些都是我不喜歡的。我只能告訴自己這是工作,你既然喜歡唱歌,那就得接受藝人要做的事。
新京報:時過境遷,如今的歌壇和你最初成名時相比已經有了很大變化,是否有擔心過你的音樂不再能引起那么多共鳴,演唱會的票房會不會有壓力?
羅琦:會有,這不是我能夠掌控的,所以只有盡力做好,對得起自己就行。我現在正在制作新專輯,屬于這個時代的音樂。不過,我知道有那么一群一直關注我喜歡我音樂的人,他們應該一直都在,為了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們,選擇歌唱,再次回來的時候,我必須帶給大家好的音樂。票房的問題要去問老板姜樹,不過我相信他能做好。
新京報:那么可以劇透一下2015年新專輯的路線和風格嗎?
羅琦:這是一張翻唱專輯,屬于電子搖滾風格。我這些年旅居柏林,所以喜歡上了那里的電子樂,很希望有一天能做一張電子搖滾專輯。電子、英式、Dubstep等風格,一定是這個時代的音樂,姜樹給了我很多音樂上的想法和支持。歌曲都是我喜歡的,包括一些新樂隊的作品,我覺得很好聽,就拿來翻唱。我覺得國內的音樂越來越多元化發展,獨立音樂領域顯然已經逐漸在和國際接軌。流行音樂有時候稍顯浮躁,但認真一點,依然可以找到秩序。
私房話
孩子增加責任感,老公愿我開心就好
新京報:去年通過《我是歌手》這個平臺,喚醒了很多歌迷對你的記憶。當時因為懷孕7個月不得已退賽,現在回想會有遺憾嗎?假設再出現在歌手舞臺,狀態會有不同嗎?
羅琦:遺憾肯定會有,但是要保護寶寶啊,不得不做出退賽決定。現在的狀態當然比那個時候要好很多,身體的狀態也要好得多,歌唱的狀態也會好一些。
新京報:那么升級為“搖滾媽媽”復出后,工作很滿,有時間照顧兒子早早嗎?他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同時,你對今后的音樂事業有什么期待或設想?
羅琦:還好,有保姆幫忙照顧,他現在9個月大了,最大的變化是我自己的責任感比以前強多了,從此世界也不那么孤單了。事業上,我不是那種規劃性很強的人,對我來說,現在我最大的一個夢想就是做好這場演唱會。
新京報:作為歌手,各種社會活動很多,身為圈外人的先生能理解你嗎?歌迷也很好奇你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羅琦:我先生是研究文學的,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化很感興趣。他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在國內的時候我每次給他打電話,他說的最多的就是:have fun and good luck。
■ 幕后代言
姜樹 這二十年,羅琦等了太久
姜樹:樹音樂首席執行官CEO,后山藝術空間主理人
新京報:羅琦“樹生長的聲音”演唱會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因為登上《我是歌手》的舞臺有了更多機會?
姜樹:顯然是這樣的,因為如果沒有參加《我是歌手》,羅琦開萬人體育館做演唱會,可能沒有這么快,除非有新專輯。因此還是非常感謝這個平臺,給我們帶來的助力。
新京報:我們了解到羅琦最開始參加《我是歌手》不大適應,后來慢慢熟悉起來。如果以后再有機會,還愿意讓她參加嗎?
姜樹:《我是歌手》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平臺,雖然只是一個比賽,但正如羅琦自己認為的那樣,每一次都是“和自己的比賽”,我們覺得她應該去嘗試。當時有一個細節,一開始她真的是不想參加,說參加兩期就結束,挺堅決的。但真正走到最后,是對這個舞臺的不舍。
新京報:聽上去,似乎羅琦在行動上有點被動,公司一直加碼助力,雙方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節奏和關系嗎?
姜樹:其實我倒覺得不是。雖然聽上去是公司的計劃,但是對羅琦來講,她從藝二十年,等太久了,這個準備已經過于漫長了。公司實際上扮演的角色無非是在節點上做了該做的事。如果不參加《我是歌手》,可能這個時間要再等兩年。(記者 古珺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