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是女皇晚年最離不開的粉面情郎,而且為了寵護和信賴這對面首,已經開始在政事上聽任他們的教唆而犯糊涂了,縱容張家,貶斥賢良——這種因過于寵溺而導致的糊涂行事,幾乎是冷靜理智的武則天一生謀算里,從未有過的昏聵。
直到二張兄弟實在是惹禍到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程度,致使了神龍政變爆發,二張被殺,女皇也被迫交權退位。
對于武則天后期自己選擇的情人,她當然是無顧忌喜愛的,甚至是無原則寵溺的。但是這些男寵面對女皇,就如同14歲進宮的武才人面對唐太宗時的心理訴求一樣,是討好、是索取、是依傍,對著垂垂老矣卻大權在握的女皇,他們的任務就是使自己成為女皇喜歡的模樣,比如張昌宗會身穿羽毛衣扮作翩翩欲飛的神仙來討老太太高興。
真正的情感基礎是雙方的平等,不談權勢的平等,也要心智的平等、尊嚴的平等。而女皇與男寵們的地位先天就不平等,思想水準亦是千差萬別,這樣的情況下,能有歡喜,卻難有真愛,可共富貴,而不可共患難。所以當薛懷義對女皇產生負面情緒,女皇的選擇是處之而后快,當二張兄弟在政變中被殺,女皇也能夠很快地淡然處之。
女皇在登基前就創立了一些新字專為武周政權使用,其中她響當當的名字“武瞾”,這個“瞾”字就是一個新造字。瞾,日月當空,乾坤并舉。
日月陰陽,龍鳳乾坤,盡在把握,盡付眼前。
這樣的時候,她是武瞾,多情也無情。
武則天與權力
武則天,這個稱號,是在女皇退位后,由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為她上的尊號,叫“則天大圣皇帝”。武則天,這個如雷貫耳的稱謂其實是從這里才逐漸悠悠流傳到后來歲月里的。
“則天”出自《論語》里的話:“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則天這個尊號,贊美的意思是取則于天、取法于地、則法天地,十分之偉大崇高。
那么,為何武則天在迫害了李唐王孫包括自己子女、在奪取李唐政權改換武周王朝之后,她的飽經磨難傷痕累累的兒子依然這樣禮敬她?這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出于武則天卓越的政治成績。經濟增長、文明昌盛、選人用賢、完善科舉、調整社會結構,一手承接貞觀之治,一手開啟開元盛世,這些都是武則天作為優秀政治家的不凡功績。
在這種時候,她是當之無愧的武則天。
所以,要說武則天一生真愛是誰,恐怕她最愛的,不是她高高在上的君王唐太宗、不是她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一眾情人,不是她雖倚仗卻又嚴加防備的兒女們、不是她可以牢牢掌控又轉身就背棄的丈夫唐高宗,她一生所愛的,是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