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和呂梁市多位政、商界人士稱,聶春玉主政呂梁時期,經濟騰飛背后卻是官場腐敗最為嚴重的時期,調查聶春玉,便掌握了呂梁群腐的核心。8月23日,中紀委發布消息稱山西省委常委、秘書長聶春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隨后呂梁市又有一名市級官員和三名煤老板被查。
一位知情人評價:政、商兩界人脈極廣的煤業大亨邢利斌被查,拉開呂梁反腐大幕;聶春玉被查,則是呂梁肅貪的高潮。“調查聶春玉,便掌握了呂梁群腐的核心。”
上述被帶走的官員和商人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其“互相支持”的群腐樣本,正是因煤而興的呂梁紅頂與黑金結合的縮影。正是由于政、商兩界人脈極廣的煤業大亨邢利斌被查,才拉開了呂梁的反腐大幕。
山西地區官員和煤老板之間精心編織了一個密切的關系網,這樣的關系網出于自我保護本性而具有極強的排外性,以致于作為外地人的張中玉在八年后都難以真正融入到“體制”中去。
如此之關系網,查處難度大。但也正由于網的存在,只要抓住了網上的關鍵結點,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反腐效果。借政、商兩界人脈極廣的煤業大亨邢利斌被查,不僅牽出了藏于其后的一干腐敗官員。至今,仍令呂梁的不少官員提心吊膽。
表面看來,呂梁地區的官商勾結,是呂梁煤炭經濟繁榮發展造就的結果,煤炭經濟不僅肥了腐敗分子和黑金商人的腰包,也給官員升遷攢足了籌碼。正如某學者所說,聶春玉的命好,“在依賴煤炭等資源的呂梁,任何人主政,經濟都會迅猛發展。”
我們來看看,煤老板為什么就和官員結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腐敗同盟呢?金山銀海固然具有強大的誘惑力,但是為何官員卻如此容易動了心?
正如煤老板所說的,“這種環境的誘惑太多了,有些干部無法抗拒”。在呂梁的煤礦資源整合中,政府起到了主持的作用。“哪家企業可以整合小的煤礦,均由政府決定。煤老板與政府的關系便至關重要。”可見,正是官員手中掌握了過大的權力,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才給了他們拿權力換金錢的機會。
在健全的市場經濟中,市場是資源配置的主體,而不是官員手中的權力。政府承擔著更多規范市場秩序的宏觀調控職能,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市場配置資源。這樣的越位,極易讓政府忽視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此,也導致了呂梁地區的煤炭開采秩序混亂,出現了煤礦主私刻公章、出讓采礦權等亂象。
作者:郭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