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王誠上海報道
8月26日,普華永道在上海發布其《201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中企回顧與前瞻》報告,報告中指出201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并購數量接近去年下半年的高位水平,但未創近年新高。而下半年預期民營企業主導的海外并購交易將繼續活躍。
普華永道表示,中國大陸民營企業在海外并購活動中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專注于新的成長市場,國有企業海外并購活動增速不及民營企業。根據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所披露的中國大陸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交易金額為137億美元,相比于2013年下半年的43億美元,環比增幅達218.6%。而所披露的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海外并購交易金額環比增幅僅5.03%。
“我們預期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將持續蓬勃發展,而中國大陸民營企業仍將引領這一發展。他們的海外并購活動專注于尋求多元化投資機會,尤其是電信、高科技和房地產等高增長行業;民營企業希望收購適用于中國市場的品牌和技術。然而,由于中國經濟增長顯示放緩跡象,民營企業同時也積極尋找新的成長市場進行兼并收購。”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融資部主管合伙人黃耀和總結道。
盡管中國民營企業在通信行業所披露的海外并購交易金額從2013年下半年的零,迅速增長到2014年上半年的32億美元,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購并私募基金主管合伙人劉晏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我覺得這個不會是個很主流的趨勢,這代表了電信,一定程度上來說公用事業領域會吸引一部分投資者的興趣。如李嘉誠這幾年一直對于公用事業保持著一個持續的熱度。”根據晨哨網發布的《2014年二季度中資海外投資并購報告》顯示,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于5月28日以10億美元收購西班牙(Telefonica)愛爾蘭分支。
劉晏來表示,未來6-12個月中資海外投資并購的重點在于高科技、金融服務和房地產業,而金融服務業海外并購的機會將集中于擁有差異化品牌和產品的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和租賃目標公司。“品牌是中國金融行業海外并購的一個因素,而更多的則涉及到產品和技術能力上去。比如很多中國的金融機構會去海外看一些財富管理類的公司,這是因為海外的財富管理公司做得要比國內的要好,他們在這里有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
在報告中,普華永道還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重新制定他們的海外戰略。
“企業將會充分利用上海和香港各自的優勢,選擇上海自貿區和香港的組合作為其綜合性海外投資平臺。”劉晏來還表示,“香港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投資出發地,不管是稅收、貨幣政策融資的便利性都會比較成熟些。而目前,自貿區很多具體細則尚未出臺。但對于江浙企業而言,上海的地理位置十分的方便,這是自貿區所獨有的優勢。”(編輯 李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