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寧夏電力公司寧東供電局下屬企業,寧夏天凈東宏電力公司總經理張強,帶員工到石嘴山市供電局下屬企業隆鼎千和公司商談公務,之后隆鼎千和公司招待晚飯,席間,一桌人喝了多瓶白酒。第二天早上,同行人員酒醒后發現張強已不省人事,隨即撥打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確定人已死亡,死亡原因為酒后吸入性窒息。(8月26日 新浪網)
連日來,網絡報道的公務員酒后猝死事件層出不窮。先是黑龍江原副省級干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造成陪酒人員“一死一傷”;再是廣西一副鎮長上任首日,便在食堂喝“接風酒”死亡;還有仁化縣人民法院副院長蒙萬庭在公務宴請后猝死在返家途中。這些悲劇的發生既是一個家庭的損失,也是國家和社會的損失,更要必須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
中國的酒文化之盛已非一朝一夕,“煙搭橋酒鋪路”儼然成立官場中的“潛規則”。為了爭取項目資金,就必須要經受得住“酒精的考驗”,雖然身不由己,但也要故意為之。然而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爭取的項目資金是否是過猶不及?公務員頻頻的酒后猝死事件又置黨和國家的形象于何處?“四風”整治又如何能從嚴從實?
十八大以來,中央相繼出臺各種禁令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可謂戰果斐然。但頂風作案、“暗渡成倉”的人仍不再少數。干部酒后猝死作為其中的一個典型,毀的是自己身體,傷的是干群關系,可以說百害無一利。“四風”的頑疾難除,一是說明干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不足,心存僥幸;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制度建設上還有缺失,小飯館、農家樂、單位食堂等這些身著“隱形外衣”的消費場所還需進一步加強監管,公務接待“無酒不歡”的陋習還要進一步根治。只有做到了思想認識和制度建設“雙管齊下”才能保證“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作者: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