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落馬官員“墨寶”去留而引發(fā)的尷尬并不鮮見。正因為個別官員對題詞秀書法的熱情超乎尋常,處處留墨,有的甚至開出價格不菲的“潤筆費”,一俟烏紗落地,那些帶著官氣的“墨寶”一夜之間也成了讓人不忍直視的“遺羞”。
“墨寶”本是對書畫大師大作的敬稱,,如清明上河圖、韓熙夜宴圖、《蘭亭集序》等名字名畫,歷時愈久愈顯珍貴。然而當下的“墨寶”生命力卻如曇花般短暫,盛放一時便尷尬地變成“遺羞”,這皆因潑墨者是自稱具有書法造詣的領導,其“墨寶”的生命力自然也僅限于領導的政治生命力。“墨寶”變“遺羞”,是誰讓“書法領導”升起又隕落?
首先,歸功于領導干部的自學成才和自我毀滅。領導干部閑暇之余,練練書法、習習畫,即陶冶了情操,又提升了才氣,如此雅趣本是好事。然而個別領導干部,練習書法卻純屬為了裝潢門面,增添炫耀擺譜的資本,甚至把題字作為位高權重的標識及“致富創(chuàng)收”的工具,大肆收取、索取“潤筆費”。胡長清就是“書法領導”的典型代表,用書法為自己“鍍金”,是對書法的褻瀆,用書法受賄更是對書法的踐踏,其最終也只能和“墨寶”一起隕落。
其次,得益于社會積淀幾千年的迎合吹捧“奴性”。客觀地講,是向當權者獻媚之人催生了“速成書法家”。如一則廣告所言,“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道理同然,沒有獻媚之人給“書法領導”提供廣大市場,大眾不“買賬”,“書法領導”們怎會偏愛題字?怎會把題字作為商品兜售?所以,獻媚之人是“書法領導”們當之無愧的締造者,同時,獻媚者與虎謀皮、花錢買“背景”等居心叵測的舉動又將“書法領導”們統(tǒng)統(tǒng)拉下水。
最后,得益于“先寬后緊”的管理制度。前些年,不少地方也出臺了不允許領導干部題字的相關規(guī)定,但規(guī)定往往只落實在紙上,讓“書法領導”們有恃無恐,繼續(xù)心安理得、光明正大地享受“潤筆費”。但當中央“八項”規(guī)定亮劍,明文規(guī)定除中央統(tǒng)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不題詞、題字,制度牢籠從此被扎死,“書法領導”們便乖乖地現(xiàn)出原形。
所以,沉迷于“墨寶”光環(huán)的“書法領導”們該醒醒了,從政為官,與其打造墨寶,不如打造民生,與其贏得名利,不如贏得民心,民生和民心才是最珍貴的“墨寶”,才能愈久彌香,亙古綿長!
作 者:秦一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