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眾籌資金缺口大
新快報訊 記者許莉蕓報道 近日,眾籌網的“我們一起開書店”項目,在24小時內就成功籌資114萬元。2014年似乎一切都可以眾籌,書店、咖啡店、核電站等。
雖然眾籌行業火爆之勢仍在蔓延,但整體規模仍偏小。近日清科聯合眾籌網發布的《2014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4上半年,國內眾籌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1423起,募集總金額僅1.88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正式監管政策尚未出臺,不少平臺采取觀望態度,逐漸減緩項目上線的速度。
報告顯示,在眾籌行業1.88億元的募資總金額里,有1.56億元來自430起股權眾籌,平均每個項目募資額約36萬元,參與的項目以種子期和初創期企業為主。其中,股權眾籌6月募資金額達8776萬元,超過1月至5月的總額。
不過,股權眾籌的資金缺口仍然較大。統計結果表明,2014上半年股權類眾籌融資需求近20.36億元,實際募集金額僅1.56億元,供給規模僅占需求的7.64%。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有限等問題依然嚴峻。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行業最大的風險仍為政策問題。早在5月,證監會就曾透露, 下一步將股權眾籌正式納入到證監會監管的范圍之內, 股權眾籌可能會存在準入門檻,并且對融資金額設置上限,將股權眾籌與VC、PE區隔開來,定位更加草根化。
該人士表示,“如果對投資人的數量、單筆投資金額做了明確規定,那無論是目前的獎勵類眾籌產品還是股權類眾籌項目,投資者都面臨項目已募集資金被返回的風險,這樣在從項目成立起到項目資金返回期間的時間成本將成為投資者主要面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