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靜致遠)
6月26日一大早,安縣縣委書記廖雪梅就要趕到市上開會。看著書記走出辦公樓,門衛小張發現她今天有些“異樣”:沒人幫她提包,大門口不見了“專車”等候。有感于這一幕,小張說:“書記變化好大。”(來源于:人民網)
當前,隨著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國各地民主生活會相繼展開,會議在領導干部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旨在進一步深入推進“為民、務實、清廉”,強化領導干部的宗旨意識,增強群眾觀念,更是查擺問題、找準原因、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民主生活會開的好不好、質量高不高,直接關系到群眾路線的成敗。筆者覺得,敢于、勇于“較真碰硬”的民主生活會硬是“頂呱呱”。
顯然,在民主生活會上,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講真話、說實話才能發現問題、找準癥結,整改問題。存在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問題不能正視問題和改正問題。煮火鍋少不了放辣椒,將辣味帶入民主生活會,好比帶入了敞開的思想和掏心的膽量。查擺問題要有的放矢、找準病灶,直達問題。對于黨員干部和自己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避而不言,這是政治思想和意識良知的缺失。民主生活會就是要讓我們退去外衣,扔掉架子,讓問題曝光,不流于形式,最終起到敦促他人,嚴于律己的效果。
誠然,現實中部分民主生活會并沒有煮開,沒有沸騰,反而成了一鍋溫水。不談問題只談成績,不說缺點只說優點,批評會搖身一變成了和氣會,讓民主生活會失去了原有的本色和活力。原因還在于個別領導干部不敢較真、說實話,怕開罪于人,損人不利己。本來就是,民主生活會需要的是硬碰硬,敢于批評自己和指出他人問題。只有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要敢于揭短亮丑、觸及問題實質,不遮掩問題、不回避矛盾,才能達到排毒目的。火鍋要煮出味,少不了湯汁加底料,少不了原因和問題。民主生活會要煮開鍋,就要敢于揭鍋蓋,加大火,動真格,讓其冒冒煙、發發熱,讓與會干部紅紅臉、出出汗。
顯而易見,遮遮掩掩、和和氣氣不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應該有的本質,民主生活會開得好不好,最終還是要看“療效”,不能牛肉下鍋就算了事,熟不熟就不管了。找到問題,卻不改正,這樣的民主生活會最終也只是一場“秀”,煮出的也是一鍋半生不熟的肉。要讓菜煮好,會開好,還要不怕別人接自己的短,不怕被別人刺痛,更不能給別人穿小鞋。紅臉不是拆臺,出汗不是對立,忠言雖然逆耳,但也是大實話、真心話,敢說才是真戰友。盡管有些話辣味十足,很燙口,但吃起來很爽口。
眾所周知,民主生活會就是達到“團結、批評、團結”的目的。筆者認為,能否達到這樣的效果,關鍵還要看薄弱環節是否得到改進,作風頑疾是否得以祛除,而不是不無目的的炸開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把真話煮出“味”,越煮越香越入味。只有對癥下藥,方可藥到病除。總之,“較真碰硬”的民主生活會才能真“辣味”,也才能叫得響、管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