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來,衡陽縣根據農民白天農事繁忙的特點,在全縣開展以送政策、談發展、講穩定、說和諧為主要內容的“千名干部大走訪,農家夜話解難題”活動,要求每名縣級領導聯系一個縣直單位、一個鄉鎮和一個村,每年住農家不少于兩晚;縣直機關單位領導干部每月住農家不少于兩晚;鄉鎮干部每周在鄉鎮食宿不少于4天,每月住農家不少于6晚。(湖南日報 7月22日)
為做好新形勢下服務群眾工作,湖南省衡陽縣推出“夜訪”制度,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堅守鄉鎮,收集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代辦民生事項、指導生產技能,共商“村民大事”、共解“村民難事”。
自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地都掀起了學習活動的高潮,許多政府部門紛紛要求干部下基層,惠民生。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一些干部下基層,不是為了了解群眾生活的實際困難,而是為了作作秀,心里抱著的是到基層轉一轉,撈點政治名聲。這樣的干部下基層,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純粹是秀一秀,走過場,根本不能深入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更談不上惠民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能否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是檢驗下基層工作成效與否的首要標準。如果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實效,只是“車子轉一轉,隔窗看一看,干部談一談”,對于群眾反映的難處不能化解,不能為群眾帶來實惠,這樣的下基層不但背離初衷,更會適得其反,令群眾反感。
下基層,就要真下、實下,著眼于了解實情,立足于為老百姓辦實事。領導干部下基層,一定要飽含對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同群眾面對面,知其所急所盼,念其所思所想,體察疾苦,了解實情;一定要牢記多為群眾辦實事的目標,自覺承擔為群眾服務的責任,凡群眾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認真加以解決。
下基層,就要惠民生。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一貫要求和傳統作風,是政府的基本職責。要通過深入基層,了解群眾心聲,以調查了解到的實情,作為為民施政的著力點和謀劃工作的基點;要通過深入基層,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改正,保證各項政策和措施有的放矢。
下基層,讓“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架起干群“連心橋”,就要真心沉下去,到群眾中去,聽取群眾最真實的呼聲,了解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增強與群眾的感情,解決群眾生活中各種實際困難,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只有這樣,老百姓才滿意,群眾路線才走出了實效。
姓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