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紐約時報的VR新聞叫好沒叫座 究竟是哪出問題了?
最近虛擬現實風頭正勁,當然,新奇的玩意兒越早玩越有意思。不過VR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民眾對技術的態度也更容易改變。紐約時報給數以百萬計的人體驗谷歌Cardboard和360°Video的機會,但結果并不理想,這對新技術來說是不小的挫折。
VR與用戶的視覺感受緊密結合,如果體驗出了問題,會對用戶會產生惡心甚至嘔吐等實際影響。這樣的情況不僅會使用戶不適,也會對虛擬現實自身的發展造成威脅。
VR的黃金法則
VR設備在最底層采用一個傳感器陣列以準確地跟蹤頭部運動。然后,計算機將現實世界的運動映射到用戶對虛擬世界的看法。如果用戶左腦里想的是現實世界,那么計算機將在虛擬世界進行模仿,并讓用戶的大腦在意識和潛意識層面都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真實的。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完美執行很困難。大多數人的眼睛和內耳都對運動高度敏感,尤其大腦在低意識狀態的時候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游戲或應用程序不斷閃爍,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好消息是高端頭戴式VR設備的使用體驗已經有所改善。最近75人在Vive體驗15分鐘后,只有一個人輕微不適。高端頭戴式VR設備可以跟蹤頭部的方向、位置和單個幀的顯示時間。用戶看到動畫的每一幀都可以準確反映其頭部位置。不幸的是,基于手機的頭戴式VR設備,包括Google Cardboard,到現在也沒有什么改善——只能跟蹤頭部運動方向,而不能跟蹤位置,也缺乏對顯示時間的精確控制。
如果打破VR發展的基本規則,那么再好的硬件也無法幫助用戶。
360°Video的問題是基于手機平臺的限制。但即使在支持更高的幀速率和位置跟蹤的桌面平臺,360°Video的應用也仍然很有限。
當360°Video輕微地橫向移動時,用戶一移動自己的頭部就會感覺到頭暈。當它由Google Cardboard驅動時,攝像頭無法捕捉到所需的數據以顯示不同角度的時間。雖然它可以處理一些輕微的頭部動作,但當戴的時間過長時,很多人還是會覺得不適。VR引起的不適,開始是輕微的,但最后可能會讓人非常惡心,并且不適一旦開始,只有取下耳機才可以停止。
在非正式測試里360°Video的維持時間是10和20分鐘之間,不過這也這取決于個體的敏感度。這與用戶在紐約時報的VR應用程序上平均花費的14分27秒相比,是比較成功的。不過仍然不能把它與其他視頻觀看工具相比,因為即使是在cord-cutter,美國人平均每天也要看2.5小時的電視。
好,快速,或者簡易:三選二
從短期來看,360°Video提供了一個連接新媒體的相對便宜且快速的橋梁。用戶可以通過現有的播放設備和簡單的步驟添加制造360°Video的視頻。
但這并非真是好事。這不過是內容創造者將舊格式轉換成新技術而已。比如雜志和百科全書通過CD-ROM或移動應用程序傳輸與網站并沒有什么不同,而且360°Video最終將會被本地VR的內容涵蓋。
鑒于今天所擁有的發達技術,開發商或硬件廠商沒有理由讓用戶在使用VR時候感到不適。 但在Oculus 商店購買三星GearVR的虛擬現實應用程序和游戲時,客戶還是會被提前告知設備可能造成的不適。
如果你喜歡VR、Cardboard 或者360°Video那么恭喜你,你跟上了潮流!但是,如果你體驗VR的時候感到不適,也不必擔心,這并不意味著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