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的競爭已經從互聯網蔓延到了傳統銀行業。不同于阿里和騰訊選擇成立民營銀行,百度這次看中了中信銀行,雙方將聯手成立直銷銀行。 澎湃資料圖
原文標題:《BAT金融戰可以開打了:百度與中信銀行合伙開“百信銀行”》
在阿里和騰訊擁有了自己的銀行牌照后,BAT中的另一個巨頭百度自然也不甘示弱。不過這次,百度選擇了不走尋常路:不是民營銀行,而是與中信銀行聯手成立直銷銀行。
停牌2天后,中信銀行(601998.SH,0998.HK)發布公告稱:根據業務需要,為進一步推進中信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業務,發展普惠金融, 支持實體經濟,董事會同意擬與百度合作共同設立直銷銀行,該直銷銀行擬定名稱為“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百信銀行”的出資方只有兩個:中信銀行和福建百度博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暫定為現金投入20億元人民幣,其中,出資比例方面則擬由中信銀行絕對控股,而具體出資比例待定。
中信銀行方面同時稱,設立直銷銀行相關事項尚須經監管機構核 準后方可實施。中信銀行也將在11月18日復牌。
按照分析人士的說法,在網絡開戶遙遙無期,騰訊的微眾銀行和阿里的網商銀行均陷入尷尬之時,百度聯手傳統銀行一起開辦直銷銀行,可以直接利用中信銀行的線下網絡開戶,至多是多一個渠道。
可能可以到網點開戶
在傳統銀行業日子過得并不算舒坦的當下,中信銀行沒有和同業們一樣選擇自己玩直銷銀行,而是與互聯網巨頭合作。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家新成立的直銷銀行可能主要集中在理財產品銷售,以及向消費者和小企業提供貸款等方面,同時,將允許用戶通過中信銀行的網點開立賬號。
事實上,中信銀行與百度結緣已久。
今年6月5日,百度與中信銀行就曾簽署全平臺戰略合作協議,并計劃在聯名信用卡、新型電子商務平臺、大數據、云計算、金融支付、客戶關系管理、APP、位置信息服務,以及其他金融產品等相關業務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作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手握搜索、貼吧、O2O等多個生態平臺,擁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優勢和大數據分析能力,這些恰是轉型中的傳統銀行所看重的。
其實,近兩年,直銷銀行在中國已經不算是個新鮮事了。
從2013年9月北京銀行與荷蘭ING集團攜手成立國內首家直銷銀行,到今年3月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的直銷銀行“融e行”,短短兩年時間,已經有超過20家銀行有了自己的直銷銀行。
直銷銀行能干點啥?
眼下,各家銀行的直銷銀行在業務可謂是大同小異:存款、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轉賬業務基本是標配,還有些直銷銀行涉及貸款、貴金屬等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舶來品,眼下直銷銀行在國內只是銀行的下屬業務部門,而不像西方直銷銀行那樣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純網絡銀行的尷尬
早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百度CEO(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曾表示,會爭取民營銀行牌照。但最終,百度還是落在了阿里和騰訊的后面。
不同于百度此番選擇和傳統銀行合作設立直銷銀行,借著首批民營銀行試點的放開,阿里的同門兄弟螞蟻金服與騰訊在去年就早一步搶下了五塊試點牌照中的兩張,并作為主發起人,成立了浙江網商銀行和前海微眾銀行。
背靠兩大互聯網巨頭,這兩家銀行順理成章地將自己定位在互聯網銀行,其中,微眾銀行定位在個存個貸,網商銀行則瞄準了小存小貸。
微眾銀行是首家獲批并開業的民營互聯網銀行,但受限于刷臉開戶尚未得到監管部門放行,微眾銀行APP在今年8月正式上線時就曾被認為僅僅是“直銷銀行”的升級版。
作為一個“弱賬戶”,微眾銀行的賬戶只能同名進出,“存貸匯”三個業務里面眼下也只有“存”,消費或者給他人轉賬甚至貸款,都是不行的。
業務受限制的同時,微眾銀行最初堪稱豪華的高管班底,也已經變了樣:9月,從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上離職的曹彤,辭去了微眾銀行行長一職;11月,分管同業業務的副行長鄭新林也選擇了離開。
而民營銀行中開業最晚的網商銀行,則將目光鎖定在阿里的生態圈里:雙十一為天貓商戶提供流動性貸款,在阿里和螞蟻金服聯合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上為線下實體商戶提供“口碑貸”等等。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在10月舉行的螞蟻金服分享日上說,開業近4個月網商銀行累計發放信貸約30億元,為18萬家小微企業提供了信貸支持,而網商銀行自己的目標是,年內要覆蓋50萬家小微企業。